杨臣刚和香香是第一代网络歌手,歌曲传唱度高,却被批粗糙。
川子的歌曲直指现实,在豆瓣网、微博上颇受追捧。
许嵩最初也是在网上发片,现在成了大牌公司的签约歌手。
“网络歌手”一度不被认为是个美誉,它被众多乐评人及圈内人所不齿,众多歌手也避之唯恐不及,仿佛一与它沾边,便意味着口水、粗糙甚至低劣。然而今非昔比,时至今日,依靠网络发布歌曲及宣传的歌手群体早已因日益庞大而发生了分化。除了十年前由雪村发端、杨臣刚及庞龙发扬光大、而今是慕容晓晓接棒的草根歌手,也有了如川子、邵夷贝一样通过豆瓣走红的民谣歌手,更产生了如许嵩般成为大牌音乐公司“一哥”的偶像歌手。网络歌手一词从出现至今,它的定义已被置换、被扩大,也涵盖了太多的曲解和轻视。如今这个群体已升级换代为2.0新版,也到了该被人重新认识的时刻。
前传
网络歌手1.0:红遍全国,也烂遍大街
杨臣刚和香香作为第一代网络歌手,他们的歌曲传唱度高,却也被批粗糙、低劣。
网络歌曲最早兴起时,代表人物主要是刀郎、庞龙、杨臣刚、香香等网络草根歌手,载体则是其时尚被传统唱片业忽略的无线单曲、网络下载、彩铃等业务。在“十三月唱片”老板卢中强心中,网络歌手无疑是一种突破传统唱片行业的崭新概念,作为第一个挖掘雪村的制作人,他现在仍在怀念那个疯狂的时代: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神曲”,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当然,更让商人卢中强怀念的是在这些歌背后疯狂的彩铃下载量,有据可查的是,当年《老鼠爱大米》单月下载量高达600万次,而庞龙的《两只蝴蝶》,更是连续六个月创造彩铃销量榜第一,累积下载超过一亿次,成为华语乐坛有史以来最赚钱的歌曲。“因为这个,包括后面我发掘的《老鼠爱大米》,我第一次拿到了风投。”熟悉音乐的都知道,在唱片业江河日下的2004年,能拿到风投,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据卢中强总结,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看中了我挖掘网络歌曲的能力”。
可惜名利不能双收,网络歌曲即便获得了风投青睐,却不能得到主流乐坛认可—制作粗糙、节奏简单、歌词低俗、情感虚假,网络歌手们也在大众心目中留下了低劣的印象。连业界老前辈金铁霖,都在无数接受采访的场合忧国忧民:“观众长期接触这种‘快餐盒饭’,我担心整个国民音乐的欣赏水平就会降低。”
在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网上,凤凰传奇成了农业金属代表,杨臣刚是“象征主义歌曲之父”,庞龙更是动物歌曲流派,这些戏谑而蔑视的字眼,像个“检疫不合格”的蓝色肉戳,深深印在了第一代网络歌手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