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否认甄嬛拍续集 曝儿子在美学特效

来源:京华时报
2013-05-08 10:21:16

郑晓龙否认甄嬛拍续集 曝儿子在美学特效

  郑晓龙、孙俪(资料图)

郑晓龙作为中国电视剧事业的第一批拓荒人,拍摄了很多电视剧,如《四世同堂》《渴望》《一年又一年》《北京人在纽约》等。然而直到《甄嬛传》《新编辑部故事》的热播,郑晓龙的名字才逐渐被观众熟知。近日,郑晓龙接受采访,谈到戏比人红时,郑晓龙直言,谁拍的不重要,作品好就行了。京华时报记者 赵楠楠

谈新剧《芈月传》 希望孙俪还能出演

对于网传《甄嬛传》将拍续集的事,郑晓龙直言不可能,“《甄嬛传》中的角色,该死的都死干净了,甄嬛也当了太后,哪还有什么续集。这方面的消息都是假的。”他透露,目前正在筹备一个跟秦宣太后有关的古装剧《芈月传》,也是讲一个女人传奇的一生,他希望孙俪能出演,但要看她的档期。郑晓龙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有原创精神的作品,而且故事走向比《甄嬛传》更加宏大,因为秦宣太后垂帘听政四十年,把四分五裂的秦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秦始皇继位没多久就统一六国,跟她有很大关系。”

□谈美版《甄嬛传》 翻译不需斤斤计较

《甄嬛传》将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美方将根据美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将76集长剧剪辑成6集电视电影,每集时长1小时。问及《甄嬛传》的翻译问题,郑晓龙称,这次的翻译工作全部由美方完成,“剧中甄嬛对皇上有句台词是‘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一开始便都是错的。’英文版里,‘那年杏花微雨’可能就不翻译了,但意思不会受到影响。艺术性上肯定会有一定的折损,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光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历史造成的。这种东西还是顺其自然,不需斤斤计较。”

谈扎堆现象 呼吁放开题材限制

桥段老套、题材撞车、类型剧扎堆是中国电视剧行业一直都存在的问题。2011年谍战剧扎堆,2012年古装剧井喷,最近抗战剧的娱乐化倾向又遭观众诟病。郑晓龙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要疏不要堵,他呼吁有关部门能放开题材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把题材放开,比如说警匪剧、反腐剧,就应该进黄金档。老百姓有看情节剧的需求,这些题材不让拍了,那就只能拍谍战剧、抗战剧了。”

当被问及有没有拍摄战争题材电视剧的打算,郑晓龙说:“拍战争戏有太多禁区,创作是需要自由的。不能掌控的题材,我只能敬而远之。而且现在的抗战剧已经被扭曲到一种境界了,而且太偶像化——打鬼子还戴假睫毛。人对战争要有客观的认识,战争是恐怖的,灭绝人性的。哪怕为了表达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时候,都不能这么儿戏化。”

谈戏红人不红 甘当绿叶成就别人

冯小刚在电影《甲方乙方》中用的巴顿将军的桥段,其实是郑晓龙对于他人生最光辉一刻的假想。郑晓龙当了16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10年副主任,他的戏捧红了诸多明星人物,比如冯小刚、王朔、赵宝刚、葛优、姜文。而郑晓龙的风光却大为不及,他直言更愿意成就别人,“我当中心主任那会儿,冯小刚还在工会里画板报、布置会场。赵宝刚还在首钢当工人。我出道较早,且一直以来跟大家关系都不错。所以虽然年龄都差不多,但我在江湖地位方面算抢了先。”

有人将郑晓龙比作明星背后的男人,对此,郑晓龙一笑,谈起了当年让姜文声名大噪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当时用姜文时,别人都说他不像知识分子。我不同意,知识分子就一定要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温文尔雅?为什么就不能霸气外露?我选择姜文,宁可让剧本去适应他。”

谈个人生活经历 最初是想当一名军人

在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有一段关于郑晓龙的描写“晓龙是能文能武的人,出生在军人家庭,也当过兵,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二郎神转世。这一点和北影厂的韩三平厂长十分类似,恨自己生在和平年代,没机会驰骋疆场。”

郑晓龙承认他有巴顿情结,“小时候我从没想过能成为导演,唯一的想法就是成为一名职业军人。那时候,我们都有一颗解放全人类的心。”但郑晓龙并没有成为他想象中那个桀骜不驯、飞扬跋扈的影视界的巴顿,他说:“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跟他一样,我骨子里也是一个充满了怀疑的人。怀疑别人,也怀疑自己。简单一点说,我属于特别自卑的那种人。对什么事情都不确信,所以我才会大量地求证、倾听,专注地了解每一个人的想法。也正因为如此,我在别人身上吸收了很多营养,对一些事情有了深刻的认识。”

耐心配合宣传做改变

生活中的郑晓龙非常低调,以前他执导的电视剧做宣传,总是能躲就躲。他只希望大家记住他的作品,而不是他这个人,“以前有人要采访我,我基本拒绝。因为我不希望走在街上被人认出来。我特别怕别人知道我是谁,那就太不自由了。在背后当一个观察者,比在聚光灯下当明星要舒服多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几年,投资方、单位都希望郑晓龙多做宣传,为了作品郑晓龙开始耐心地配合宣传,一下成为了名人让他很不适应,“有次去吃饭,一个陌生人冷不防从后面‘啪’就给了我一下,还笑嘻嘻地说‘你是郑晓龙吧,我从电视上看见你了’。我心里那个气啊,但又不能发作,实在憋死我了。”

儿子在美学电影特技

问及是否想让儿子来接班,郑晓龙直言不想,他一不让儿子做演员,二不让他当导演,“他在美国上大学,主攻电影特技,因为这方面中国特别欠缺。”说到儿子的学习成绩,郑晓龙一脸的骄傲,“他报考了7个电影学院,全都被录取。他选的这个学校在美国是电影特技方面排名第一的大学。”郑晓龙并不希望儿子以后扎根国外,还是希望他能报效祖国,“我给他出主意,让他在美国学成之后,先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把美国人的工作程序都学到手,建立好人脉关系,然后再回国,这个时候国内的电影市场已经相当完备了。”

郑晓龙简介

出生:1953年

经历:1984年至今,先后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管生产副主任、主任,在任期间曾策划组织了多部在国内引起强烈轰动效应的电视剧,如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渴望》、第一部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编年史风格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此外还执导了《无悔追踪》《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电视剧,多部作品获大众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刮痧》是郑晓龙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