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亚鲁王》保护应注重文化持有者的自信

作者:刘未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3-12-20 15:14:16

专家观点

《亚鲁王》研究展开多元视域

中华书局《亚鲁王》的出版,让专家们都能够得以阅读史诗文本,并开拓了研究的新视域;从而, 《亚鲁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之后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随着本次《亚鲁王》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学者们赴田野、进书斋,撰写了近四十篇论文。参会的第一部分论文有对史诗本体的历史与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亚鲁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量。第二部分论文是史诗整理与保护传承,对《亚鲁王》进行了多学科角度的深入而鲜活的考察,对遗产的仪式性及其保护做了深入探讨。一部史诗能够经受研究者这样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理解、思索、解析,是它的幸运,也是它能够传承古远而不衰的深厚内涵所致。

——余未人(中国民协顾问、《亚鲁王》执行主编)

《亚鲁王》的长期流传彰显苗族地区丰厚的神话生存土壤

从演唱语境、演唱者、接受对象和创作目的等方面看, 《亚鲁王》体现了良好的神话演述环境和浓厚的民间信仰文化氛围。无论是歌师在初丧前夜为死者开路时所演唱的“亚鲁王的根源” 、“亚鲁王的历史” 、“亚鲁王的谱系分支” ,还是葬礼中配合其他具体仪式或巫术演唱的相对独立的一些仪式歌,都不能不涉及必要的神话情节与神话母题。这也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神话的传统文化功能以及神话与民族信仰、民族宗教的密切关系。 《亚鲁王》通过神话元素与人生重大仪式的有机结合,旨在达成族群内部所有个体的情感互动与文化共识,在维系群体秩序和各层级关系方面发挥着其他文化样式难以取代的重要作用。

——王宪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以王者拜将和遣将出征的礼数演绎葬礼

在观察、倾听以及同杨正江的交谈中,我豁然顿悟:砍马仪式的种种摆设和仪式的主要环节,都是在演绎古代王者拜将和遣将出征之礼。这种演绎,虽然旨在服务于丧葬活动而充满巫的色彩,但所有的行为,都存在着国家礼制的影子,或直接就是古代王者治国、治军和征战的国礼、官礼的变换表达。这里面不仅有古代王庭秩序的表演,还有模拟战争动员、出征宣示、惩罚违令、作战过程、补充给养、野战生活等表演。一句话,麻山苗族的葬礼,实际上是在模拟古代部族国家将相出征之礼,对亡人灵魂东归进行培训指导、封赏鼓励和发令派遣,让他一往无前,顺利回到祖先故地。在与死亡有关的仪式上,麻山苗语称呼亡人的亡故,不是“死亡” ,而是“晋相” ,意思是升任大官,借喻亡人身死后灵魂东归。

——麻勇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