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亚鲁王》保护应注重文化持有者的自信

作者:刘未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3-12-20 15:14:16

《亚鲁王》与“文化塌缩”

“文化塌缩”概念源于宇宙黑洞的概念,在宇宙膨胀之后,就是“塌缩” ,就是向内“收紧” 。我们在一系列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田野和研究中发现,这样的现象也在人类文化中出现,当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发展时,它是膨胀的,而当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停滞时,它就是“塌缩”的。“塌缩”的“最后场景”都是丧葬场景,即把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最为核心的信仰文化,从原有的一般状态的信仰仪式中,“退缩”到丧祭仪式中,“重构”为一个民族新的核心文化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塌缩” 。 《亚鲁王》的演唱场景就是这样的“文化塌缩”的结果,理解这种丧祭信仰中的场景意义,是我们理解《亚鲁王》的一个重要途径。

——吴秋林(贵州民族大学教授)

史诗翻译的民族性问题

所谓“民族性” ,是建立在以“族群”为基础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对少数民族史诗的翻译,应当体现出所翻译对象的“族裔”的文化特征。“父子联名制”是苗族父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家族社会形态,而这种“父子联名制”以口述史歌的方式贯穿在史诗《亚鲁王》的每一个部分。每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苗族人都会认为有邪恶的鬼魂在“捣乱” ,要请巫师来探望预测,了解是何原因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习尚在史诗《亚鲁王》中同样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这种原始宗教祭祀习俗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极为普遍,因此在史诗的记录和翻译中都应当保留,而不应当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予以删除。事实上,这些细节性的内容,正好是构成史诗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正彪(三峡大学教授)

实习编辑 夏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