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90年:从“国宝”南迁到北院区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5-15 11:19:25

 

故宫博物院90年:从“国宝”南迁到北院区建设
 
威严的故宫

 

2013年底,在两岸故宫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带着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参观了正在建设中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在一北一南两个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眼中,这片曾经给故宫烧了数百年琉璃瓦的老窑厂,终将成为那批历经风雨的国家珍宝的理想家园。

在故宫的藏品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那批在抗战前夕南迁的文物,那段往事也是形成两岸故宫、多地收藏的的渊源。

在京学者曾反对文物南迁

“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全面抗战还未爆发,但国民政府已经预感到华北的岌岌可危。于是,1932年就开始计划将收藏在北京的大批“国宝”迁移到南方。这批“宝物”就是后来众多文史作品中描写的“南迁文物”,其主要包括故宫博物院和古物陈列所两处的文物。

当然,出于对南京国民政府本身的不信任,当时在京的很多学者,包括鲁迅和胡适都曾反对过南迁。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发起组织了“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在太和门集会宣言“誓与国宝共存亡”,并给支持南迁和参与南迁工作的人士打骚扰电话、寄恐吓信。著名学者胡适也对南迁何处是净土感到茫然,忧虑古物一散难复聚,而寄希望于通过国际监督和干预来保障古物安全。鲁迅发出了“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的嘲讽。

但为了确保珍宝在外敌入侵时不致散失,在各种声音下,才成立7年的故宫博物院抵住巨大的压力,与各方达成基本上的一个主张,那就是“故宫先有一个分院到另一区域,一则先多一个机关,二则将来万一北平沦陷,博物院仍在,院务不致落空”。在国民政府批准了文物南迁计划后,曾经反对南迁的不少人士后来也参与到了古物南迁的行动中。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至5月15日,共运走文物5批,13427箱又64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