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专访:抢救文化遗产的将军之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8-11 11:03:13

提到这些孩子们,耿莹女士还聊起了一位她念念不忘的帕米尔高原小公主。“她的名字太长我记不住,于是就叫她小公主。”小公主是新疆维吾尔族人,全家都不会说汉语,当耿莹女士带着翻译跟她的父母提出要把她带到北京学习、体验文化时,她的父母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少数民族同胞把自己的孩子完全托付给汉人,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他们愿意,还磕磕巴巴地说了句汉语:‘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这种真挚的感情令我特别感动,试问有几位汉人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少数民族同胞,一走便是半年?”

耿莹女士还收养过一位少数民族孩子。离开的时候,她给孩子衣服里塞了几千元钱,跟他说:“你太瘦了,回家让你妈妈用这些钱每天给你买两个鸡蛋,喝点牛奶。”孩子回去一个星期以后给她打电话,可因为孩子不会说汉语,电话里说了半天,她才听懂:他爸爸生病住院了,想问耿奶奶能不能用这笔钱先给爸爸交住院费。“你说这个孩子乖不乖?就这个钱还要专款专用。我告诉他说你赶快去交,不够奶奶再给你寄。”

这位慈善之士对孩子们的爱护之心,有时候也会令她对人对事寸步不让、格外执着。北京有一所打工子弟小学,700多个孩子们,几十人窝在一间小教室,一进教室就汗流浃背。耿莹女士为此致电朝阳区教委,负责人却告诉她说,因为学校的各项手续不齐全,所以孩子们的事情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耿莹女士对此回复无法接受,隔着电话就和对方理论起来,最后她还给教委的领导写了信,说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这样的事在耿莹女士的慈善之路上只能算是小风波。就目前最大的困难,她坦言,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虽然是个中国字头的基金会,但是国家不给一分钱,只能靠她到处去游说募集。“那些富豪和商人们也是辛苦赚钱的,你去伸手,得跟对方说明道理,这个是基金会比较困难的地方。”

她感叹道,与其他做扶贫、做医疗等方面的基金会相比,文化保护类型的基金会筹款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当提到扶贫或者有孩子患了白血病,人人都懂。可是提到文化遗产,对方就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不知道。”她便要不厌其烦地解释:“中华五千年,老祖宗的东西总要有所保留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消失殆尽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便一条腿蹦了三十多年,中国人很有本事,一条腿也能把国家蹦成这样。可我们明明有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为什么不把这条腿伸出来,两条腿跑不是更稳当、更好吗?”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断代有三,只剩中华。中国人在这一代不去保护,更待何时?“现代人喜欢高楼大厦,都请国外的设计师来建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却闹出不少笑话。再看我们自己的建筑,可有人见过故宫立起过一根烟囱?皇帝要取暖,但烟囱藏到哪里了?每次北京发水,故宫却从不积水,水又去了哪里?中国自古的文化与科学都极其深厚,可我们不学,偏要学外国,又不去粗取精。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再不对文化做保护,将来子孙后代便不知道我们的祖宗有多伟大,不知道我们的科学有多高明。”

谈起什么是文化?耿莹女士给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人类在创造生活时的总和。人类为什么能直立行走,嫦娥月球车为什么能冲上云霄?是因为人类要创造生活,改变生活质量。“以前我们坐板凳,现在我们坐沙发,这都是创造生活,这个总和,就是文化。”可是如今中国五千年来的创造总和正在一步步流失,耿莹女士为此不断地向中国人发声:抢救文化遗产很重要,很紧急,迫在眉睫!为此,她风尘仆仆地奔走于文化遗产正在陷落的中国各地。

她时常去寺里、庙里,却从不为烧香拜佛,祈求神灵。相反,她看着寺庙里那些古老建筑在经历时间洗礼之后的衰败,由衷地想和历史对话,去聆听历史文化的需要。“我看着它,我要听懂它的表达,我能帮上什么忙,一定竭尽所能!”

她死死抱着那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肯撒手,并用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倔强和执着摇晃着世人的肩膀,大声呼吁道:炎黄子孙啊,很多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都已经消失,如此等到人心也消失的时候,那便是地狱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