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反叛:永存的波西米亚文化

作者:爱新闻 颜葆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2-08 14:35:51

兴许英国艺术教父霍克尼会感叹嬉皮时代的衰落,纵使踪影难觅,波希米亚的自由反叛精神永存人们心间。

消费者们可以模仿出波希米亚的穿衣风格,但学到波西米亚自由自在的精神本质绝不容易。

自由与反叛:永存的波西米亚文化

《加州芒廷维尤的Grateful Dead乐迷》,Roger Ressmeyer摄于1987年(科比斯图片社)

英国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 David Hockney )在接受Radio 4电台采访时,宣称波希米亚主义已经消亡。其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诗人马尔科姆·考利(Malcolm Cowley)也在《波西米亚没有明天》(Bohemia is always yesterday)一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叹惋。

尽管现在这一概念已经渐渐淡出,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西米亚的形象人尽皆知,它与非利士人资产阶级有着一段爱恨情仇。

波西米亚主义者对世俗的中产阶级爱憎分明,他们是反抗世俗的艺术家,每一件作品都不对中产阶级“胃口”。因此,这些“自暴自弃”的浪子们时常是一贫如洗。但他们视此为反叛的戏装,炫耀他们的衣衫褴褛。他们的横空出世,就是为了对抗这个社会。反叛,就是血脉中的动力因子。

有一些“前斯巴达人”生活简朴,为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奉献终生。还有一些则把自己变得性格粗鄙暴躁,用非常规的人生践行自己的艺术实践。在颓废中乐此不疲的“波希米亚人”,不久后惊恐地发现,他们不同寻常的生活极其成功。以至于工业资产阶级们都纷纷效仿,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知道,这些人可是被波希米亚人所不屑的。到了19世纪90年代,原本远离世俗的巴黎波西米亚区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许多住在蒙马特的艺术家们都被迫逃离这块欣欣向荣的“异教徒仿制之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