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游客如果不拍照留念,似乎就无法好好欣赏艺术。相机已经成了眼睛的义肢。无需专注地欣赏艺术品,也无需记住它们: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帮我们实现一切。
和梵高来张自拍呗?图片来源:彼得·巴里特(Peter Barritt)/ 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SuperStock 工作室
正因如此,纽约一些主要博物馆宣布将禁止参观者携带自拍神器,真可谓雄心壮举。其中包括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和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 Design 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或将紧随其后。
博物馆逆势而为,大胆站出来宣称自拍杆对艺术作品有害(试想你站在梵高的《星夜》旁,笨拙地摆弄着自拍杆,一不小心就在画布上划出了一道崭新的“彗星”),确实没错。
然而,自拍杆对博物馆藏品而言,不仅是一种物理危险,也是一种精神威胁——不仅是自拍本身,还包括相机和智能手机。
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冷静思考的地方。没有一个适合安静沉思的空间,或独自站立,或随意走动,你就无法感受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第一号》(One)的力量。艺术是严肃的,不是轻娱乐。波洛克作画时,或许正在演奏爵士,但在画廊里,我们不可能想象自己正在演奏爵士。我们需要排除干扰,用平和的心去感受《第一号》。而根据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标准,《第一号》是一幅相对容易理解的画作。
想要理解毕加索的立体派画作,比如《我的美人》(Ma Jolie),哪怕只是一点点,你也需要思考。目光掠过白色与棕色的画面,大脑识别现实的回音和余震。这是个诗意的过程。拍照怎么能够让人感受到这样的艺术呢?更别说空洞的自拍照,或者是使用自拍杆了。自拍杆所能做到的,就是让你的艺术画廊之行徒劳无获,或是妨碍那些真正想要专注欣赏画作的人。
不错,拍照确实吸引人。我自己当然也曾在博物馆内拍照,你很难抗拒一种已经被允许的行为。这也正是博物馆应该对某些行为加以限制的原因。博物馆应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安静严肃、让人欣赏和学习艺术的地方,这样的传统认知并没有错。接下来,博物馆应该逐一禁止任何挑战伟大艺术权威的现代式侵犯,从拍照到嘶吼的导游。我们是时候在《第一号》等艺术作品前展现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