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博物馆封藏稀世名作?

作者:爱新闻 刘晓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3-20 15:50:13

为何博物馆封藏稀世名作?

许多博物馆和艺术画廊设有大量设施用于封藏那些不对外展览的作品(图片:蒙特尔)

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一些非常杰出的艺术作品不向大众开放。他们是什么样儿?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睹真容?金伯利·布拉德利(Kimberly Bradley)为您揭晓答案。

数据胜于雄辩。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New York’s Museum of Modern Art)里,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221幅作品中只有24件永久对外展出,观众通常可见。美国加州(California)概念派艺术家埃德·拉斯查(Ed Ruscha)145幅作品中仅有一幅向大众开放。超现实主义者杰昂·米罗(Joan Miró)156幅作品也只有9幅对外开放。

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卢浮宫博物馆(Louvre)或现代艺术博物馆可能看起来展品丰富,包罗万象。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艺术作品属于世界顶尖艺术馆(在许多国家,属纳税人)。这些作品一直封藏在控温、避光的库房,受到精心保护,并不对外开放。而总体的比例构成一幅更戏剧化的画面:泰特现代美术馆仅展示20%的永久藏品;卢浮宫博物馆展示8%;而古根海姆博物馆则低至3%。另外,柏林一博物馆柏林画廊(Berlinische Galerie)获得展览、保存和收藏本市艺术品的授权,仅有2%藏品对外展出。这些挂展作品包括约6,000件雕刻作品和油画,80,000幅摄影作品和1,5000幅由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和汉娜·赫希(Hannah Höch)等艺术家创作的版画作品。

“我们没有足够空间展示更多的作品,”柏林画廊负责人托马斯·克勒(Thomas Köhler)说。他解释称柏林画廊展区占地1,200平方米,用于展览通过购买和捐赠获得的艺术作品。“博物馆珍藏的是记忆,或者说是文化,”克勒说。但柏林画廊里很多藏品,就像世界其他博物馆里的藏品一样,几乎从来不见天日。

空间不足只是很多藏品不挂展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另外一个原因是不再时兴:一些作品与其所在博物馆的策展目标不相符。著名艺术家一小部分作品也可能无人问津——他们的热门作品挂在博物馆的墙壁上,而那些过时的就被遗忘在方方正正的文件箱里。若被送到陷入地产收购的博物馆,艺术作品可能长年放置在板条箱里等待分门别类。克勒解释称。另外,由于作品本身的易碎性或破损,加上不同博物馆的收藏和轮换制度不同,而且会随着展览类别和范畴的变化而变化,一些作品遭遇原封不动的厄运。伦敦国家美术馆(London’s National Gallery)采用双悬挂制度,因此其对外开放的永久藏品的数量有所增加。维也纳(Vienna)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存有早期绘画大师上百万幅作品,其中许多有着几百年历史,极易损坏。因此,即使大部分藏品都是馆内收藏(其他博物馆把藏品秘密置于馆外库房),藏品对外展出的比例依然非常低。

“国家级藏品只有5%对外开放,对此人们觉得很难理解,”英国馆长贾斯珀·夏普(Jasper Sharp)说。夏普是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iale)奥地利馆的委员。因而许多艺术馆可谓是各显神通来展出自己的藏品。“这对于促进藏品对外开放来说迈出了一大步,”夏普补充道。除了将永久藏品数字化(许多艺术馆巨头当前正在进行中),舒拉格现代美术馆提出另外一种方式展出藏品,称作“库房展览”。在舒拉格现代美术馆,观众可以利用滑架,透过玻璃参观存档作品或在作品修复过程中一窥真容。2014年,赫米蒂奇博物馆(Hermitage)的库房实行对外开放并且针对久未面世的藏品,向观众提供导览。许多美国博物馆,如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 of Art)也开设对外库房中心。其他博物馆也在推广——泰特现代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目前只迈出了一小步——增加空间以促进永久藏品的对外开放。

除非可视库房得到广泛普及,或者博物馆扩建到所有作品都可一览无余,就像一庞大的数据库一样,不然一些藏品仍不会对外开放。这里会提供一些不常见的佳作珍品以作示例,同时阐述它们不怎么对外开放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