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新媒体传播的“大众”
与之相比,《三体》的传播模式则明显不同。如刘慈欣本人所说,《三体》最初的预期读者不过数万,其意料之外的一夜爆红,固然与作品本身好看有关,但亦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批以互联网和媒体从业者为主的微博红人们的大力传播。除小说外,与《三体》相关的一系列粉丝文化现象,譬如原创主题音乐、MV制作、Cosplay、同人微小说、人物配图、影视剧选角讨论乃至于以小说中秘密组织“ETO”自我命名的三体粉丝迷群,几乎都是以微博为主要平台进行生产传播。尽管刘慈欣本人曾预测,出版于2010年的《三体Ⅲ:死神永生》销量应该不如2006年出版的《三体Ⅱ:黑暗森林》,但结果恰恰相反,正是《三体Ⅲ:死神永生》最终引发了真正的阅读热潮,这或许就与第三部的出版时机恰与微博发展同步有关。从《三体Ⅱ》到《三体Ⅲ》,从“小众”到“大众”,网络传播机制的演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种新的传播机制,也让“小圈子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二者之间越来越难标记出清晰的分界线。“小众”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大众”,而“大众”亦需要各种各样的“小众”来维持生产活力。如今,科幻文化在大众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反映,就是对中国科幻大片的呼声越来越高。大投资、大卡司(明星阵容)、大场景、大科技、大力营销宣传以及巨大的商业回报,科幻与电影工业几乎天然“配对”,已经并将继续在大众文化市场驰骋。问题在于,发展这种“大片”的同时,不能忽视甚至抛弃那些有艺术追求、有独立创造力的“小片”。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幻文艺的本质是一种诞生于“边疆”并随“边疆”不断游移,从而永远处于“生成”状态的文艺,这“边疆”绵延于已知与未知、魔法与科学、梦与现实、自我与他者、当下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之间,保持探索性是保持它的生命力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中国科幻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吸引大规模资本,将《三体》电影版这样的科幻项目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产业链,令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实践能够在相对丰富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找到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