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相关阅读:
4月18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将正式迎来开业一周年的日子,而位于海淀区清华同方广场的分店也将于4月23日开业。近日,京华时报记者回访了多位三联老人和新员工,从最初的忐忑到从容淡定,密密麻麻的读者留言墙传递着阅读的力量。这家吸引了众多目光的24小时书店,也在用阅读点亮北京的城市文化之光。
最初的构想
质疑多心没底 初期记者比读者多
“最初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就想试验一下24小时营业的方式行不行。三联韬奋书店这1500平方米白天用着,晚上也别闲着。”回顾最初开设24小时书店的想法,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樊希安对京华时报记者说,他也没想到之后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
这种构想一开始在三联内部也曾受到质疑,樊希安说:“当时大家争论的焦点是能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红旗能打多久?到了冬天能行吗?现在回头看看,这些质疑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们的宗旨没有变,是竭诚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方便舒适地阅读,做好服务。”
去年4月8日试营业之前,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不打烊的活动经过网友和京城各大媒体的传播后,已经成为社会热点,“我说了你别笑话我,我一开始不让他们去宣传,不知道谁在网上贴了一个通知,记者都知道了,哗啦来了很多人,晚上来的记者比读者还多,好处是传播出去”。
谁当夜读人
年轻人居多 没有流浪汉和打架的
成为社会热点后,也引来了外界的质疑,比如北大一位教授说,这违背了人的生活规律,“我听了很好笑,我们不是让北京的所有人来读书,而是吸引有需求的部分读者。也有人说,现在年轻人不读书了,事实上夜里来的大多数是年轻人。还有说年轻人不都拿着手机读书吗?不需要纸质书了。手机阅读是浏览,是获取信息,真正的读书是带给人看待问题方法的改变。”
当时,也有人担心书店晚上会涌入流浪汉,樊希安说:“我也有担心,像流浪汉来睡觉,外面的人来打架。事实上,来过流浪汉,但是人家在书店外的屋檐下打地铺,也不到里面来,人家也知道书店是殿堂。来这里打架的,这一年多也没有发生。”
如今,樊希安已经离任三联书店,现任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去俄罗斯访问交流时,他也会到当地的24小时书店看看,“莫斯科的冬天很冷,那里也有24小时书店,屋里比外面暖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