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薇佛承认这种观点可被理解为自私。但是,看上去她的想法暗示了“一种在西方文化中越来越普遍的思想转换,而这种转换并不亚于人们对生活的集体共识。“换句话说,她的话表现出受教育人群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了未来而更享受现在的转变——使得人们更加小心地考虑生孩子的问题,因为现在的趋势是生孩子的缺点胜于优点。“随着年纪增长,”她写道,“我们倾向于回顾过去并且扪心自问,不是我们是否服务于家庭,上帝和国家,而是我有没有去过古巴,有没有跑过马拉松?有没有画过风景画?我胖吗?我们评估自己的生活是否成功,不是根据这些行为是否正义,而是是否有趣。”
这种观点可能确实是自私的,但是给这个已经人口过多的世界增添更多人口不是更自私吗?如果仅仅因为你想要生孩子就生孩子,但实际上却会造成麻烦,这难道不自私吗?最近有没有人宣称自己生育是出于延续人类种族的无私愿望,而实际上不管是以前、现在、将来,人类都不需要靠生育得以永存呢?生育是人类最具价值的活动这一说法受到了蒂姆·克莱德尔(Tim Kreider)的质疑。他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种廉价的终极目标,充斥着病毒和细菌。”杰夫·戴尔(Geoff Dyer)也有相似的观点,他写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不生孩子看起来非常自私。仿佛生孩子就是一种无私的自我牺牲,怀着确保人类这个濒危物种的生存这一英勇目标,将这个广阔且人口稀少的星球填满。”
不生孩子并不自私。考虑到人类本质上就是寄生在这个非常可爱且均衡星球的表面,挖掘自然资源,根除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最美妙的风景,不生孩子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性且合理的反应。也许这种说法有些愤世嫉俗,确实也是,但同样也是事实。
如果女性不被强迫生育的话,也许世界将会变得更好,因为分配到每个人的资源少到不可思议。也许会有更少的可爱的脸颊胖乎乎的小孩长大后不会变得阴沉且充满怨恨,因为他们常常处于不被父母所希望的阴影中。《自私,肤浅和固执》的许多作者都遭受过童年创伤,他们被要求为父母的工作失败、关系不和以及生活不幸负责。但是我们不应该为拒绝参与人类伟大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决定而感到羞耻,尽管这个实践实际上曾让人失败。“对我来说,生育欲望的缺失是与生俱来的,”Fusion的文化编辑丹尼尔·亨德森(Danielle Henderson)写道。“这并不在我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仅仅是自己的决定,我不用为这个决定是否有意义而感到自豪或自责。”
作为一本文集,《自私,肤浅和固执》强有力地将多篇观点鲜明、风格迥异的文章整合为一体,集中呈现了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娱乐大众的主题。但是,作为众多宣言的集合,《自私,肤浅和固执》意义重大。它不会影响固执的人改变生育的看法,也不会劝阻人们不必忧愁生育。这本文集的意义真正在于,拒绝接受持续了200年的不朽生育迷思——也就是生育是女性的生理需要,生育是一个人生命中简单又极为重要的事情,不生育则会使人悲伤且空虚。试着将这些告诉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或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或简·奥斯汀(Jane Austen),或伊丽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又或者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看完这本文集后,人们会争论,尽快生孩子是理性 而非感性的决定,也并非是为了造福人类。虽然很少人会享受争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