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康熙朝中期至后期,黄漆地彩绘戗金家具与明式黄花梨家具二者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中式古典家具鼎盛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么,到了清雍正时期,家具又体现出哪些特点和艺术成就呢?
朱宝力:1971年进入北京金漆镶嵌厂,曾任修旧组负责人,2002年成立万华堂明漆艺工作室,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木作工作委员会委员。
雍正帝:励精图治的家具行家
清世宗胤禛的年号为雍正(公元1722~1735年),他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对于“康乾盛世”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雍正帝的文化艺术修养很高,喜欢漆饰家具,经常对御用家具的设计制作提出改进的要求,也比较“在行”,不拘泥于形式。例如,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九月初四日,郎中海望持出榆木罩漆膳桌一张,奉旨:“尔等做漆桌时照此桌款式,将上面水栏边放宽,批水牙收窄,其批水牙有尖棱处着更改,腿子下截放壮些,不必起线,上面应画何等花样,尔等酌量彩画。”漆饰家具的木胎不铲边线易于刮灰和打磨,而在彩绘的时候描上边线会更显整齐。所以,“不必起线,上面应画何等花样,尔等酌量彩画”——这是很在行的指示。
谈到雍正朝的家具,就不能不提《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的十二幅组画(也称《十二美人图》)。因为带有雍正年款的家具太少,难以了解雍正朝家具的风格特色,而这组写实性工笔人物画中描绘有多件不同材质和工艺的家具,代表了雍正帝的审美趣向,可以作为鉴定和研究雍正朝家具,特别是宫廷家具的参考标本。
“观书沉吟”之坐具与方桌
图1 观书沉吟
图1-2 观书沉吟 局部特写
图1是组画之一的“观书沉吟”,它描绘的是一个汉装少妇读诗沉吟的场景。画中有香几、绣墩、方桌等三件家具,其中香几是经加工的天然树根制品,本文暂且不谈,重点谈谈后两件家具。
画中的绣墩是一件玲珑清雅的鼓形坐具,腰部挖有五个椭圆开光。有人认为是瓷墩,但从开光的面积分析,应为木质髹漆。其通体髹绿色彩漆,描绘有缠枝莲纹。从色泽观察,其纹饰的工艺似为锼银,即以色漆描绘花纹以后,待其半干之时,用丝棉球蘸取银粉从花纹边缘向内揩擦,使之产生明暗立体感,日本称为“消粉莳绘”。这是一件洋漆或者仿洋漆工艺的制品。康熙后期,精巧别致的东洋(日本)漆器进入清朝宫廷,为皇室贵族所欣赏,并由造办处逐渐开始仿制,观此绣墩可见一斑。
再说画中的方桌,从设色和木纹的表现观察,应该是黄花梨材质的。其桌面为攒框作,镶大理石心,桌沿打洼,矮束腰;牙子和桌腿为直方形,内弯小马蹄足;腿间有罗锅枨加双环卡子花,罗锅枨的两端变化为攒回文拐子;牙板、桌腿及罗锅枨的边缘起灯草线。从造型的线脚和内弯小马蹄足来看尚有明代遗风,而攒回文拐子则属典型的清代风格,因此,该桌为年代相对偏晚的清作明式硬木家具。
“博古幽思”之多宝格与画桌
图2 博古幽思
图2是组画之一的“博古幽思”,它描绘的是一个汉装少妇品古幽思的场景。画中有多宝格、竹椅、书桌及漆箱、盆几等多件家具,其中漆箱和盆几露出部分太少,本文暂且不谈,重点谈谈前三件家具。
画中作为背景的多宝格按照房间的布局打造,占据两个墙面,古玩百宝罗列其中,兼具高雅和奢华的气势。多宝格是由明代的格架添加竖隔发展而来,于康熙年间开始流行,其造型本身就具有方折拐子的味道,对于清代家具风格的演变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清式家具的代表。画中多宝格的框架材质似为紫檀,透雕拐子圈口的材质则似黄杨木。根据养心殿造办处档案分析,雍正朝的宫廷家具好集多种材质和工艺于一身,既新颖又值得玩味。
画中少妇所坐的是一把竹椅,椅背和扶手的造型为五屏风式,椅面为扇形,腿间的管脚枨和牙子为罗锅枨加矮老的造型。除了椅面为木质髹黑漆外,其它部位都是用湘妃竹制成。湘妃竹又名斑竹、泪竹,产于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布满褐色的云纹花斑。传说尧帝二女嫁给舜帝为妃,称“湘夫人”,舜帝崩逝,二妃哭泣,以泪挥竹,竹尽成斑,故名湘妃竹。其为著名的观赏竹,秆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和家具,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和吟咏,雍正帝尤为偏好,多有制作。
少妇面前有一张长方形画桌,桌面带有委角,下有束腰,牙板直,方腿,内翻如意式马蹄足,腿间有曲尺状的罗锅枨,在罗锅枨与牙板之间镶有一枚透雕回纹的卡子花。此桌通体髹黑漆,用浓淡双色金箔描绘(工艺名称“彩金象”)缠枝花卉和锦地等纹饰,极具工细和富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