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中的隐喻

作者:爱新闻 张梦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7-21 16:16:26

无年龄限制

所谓的儿童读物很多是给成年人看的,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校区心理学教授谢尔登·卡什丹教授(Dr Sheldon Cashdan)如是说。正如他在《女巫必死:童话中的隐喻》(The Witch Must Die: The Hidden Meaning of Fairy Tales)一书中所说,童话故事使孩子看到善恶之争——这是他们内心能感觉到的争斗——在书中上演,善良总会战胜邪恶,女巫总会悲惨死去。

这些斗争贯彻人的一生。“贪婪、想要的总比实际需要的多——看到对冲基金经理要求奖金、某人有带五间浴室的洋房还嫌不够时,你就会明白。还有人们约会时、描述未必为真的实物时、伪造所得税报表时撒谎的微妙方式,也许没那么微妙。”

为强调他的观点,他刚出版了一部小说《艾玛·冯·N》,讲述了一位女性儿时去弗洛伊德那里治疗,成年后才回来,并成了弗洛伊德的情妇。她痴迷于童话故事,经常阅读,发现故事象征她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当她陷入一场不幸的包办婚姻时,她仍想象自己是《侏儒怪》(Rumpelstiltskin)里的女主角,等待有人来救她。

我们成年人总是误以为儿童读物,包括童话故事,其实都是假的。然而,几十年后,当我们重温这些书时,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和小孩所想的一样,即便我们无法找到语言来形容所想:因为这些故事介绍的是人类永生的优缺点,是关于如何生存于世。

而且,这些启示潜在的本质对童话的吸引力至关重要。如贝托汉所说,向孩子解释故事如此迷人的原因会毁掉故事。从相当程度上说,故事迷人的魅力“在于孩子不太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到故事会开心”。

换言之,下次你家孩子催你读《饥饿的毛毛虫》时,你就当这是一个讲述小虫子发疯入魔似的寻找食物填补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洞的故事,或者当作一首关于恶魔附体的散文诗——一定要确保自己忠实于书上的文字。

儿童读物中的隐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