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在感到热、焦虑或尴尬时会出汗。但你是否知道,汗水还能传递情感信息?
1934年,英国皇家医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内科医生BA·麦克斯维尼(BA McSwiney)在同事们跟前遗憾地指出,多数人只注意到了汗水自皮肤表面蒸发降低体温的机制,却对汗水的化学组成一无所知。
麦克斯维尼知道,出汗不仅是蒸发降低体温那么简单。在某些条件下,“持续出汗可能导致血浆成分的大量流失”。换言之,随汗水排出体外的还有其他成分。那么,究竟汗水中含有何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流失是利是弊呢?
汗水中有一些成分是我们不愿有所损失的,比如氯化物。氯原子常与钠原子结合生成盐,此类化合物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传导神经冲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出汗时流失一些氯化物是正常的,但有些情况下,氯化物可能会过量流失,例如一个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数个小时就可能出现这一情况。虽然我们都懂得要补充水份防止脱水,但大量出汗后再大量饮水可能导致水中毒现象。这种情况下,人体补充氯化物的速度无法跟上氯化物随汗水流失的速度。
汗液中含有锌、镁等微量金属元素(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汗水中还含有尿素,尿液就因为含有这种化合物而得名。不止一项估测数据表明,每立方厘米汗液中有0.24至1.12毫克的尿素。这听起来可能不多,但由于每人每天出汗量约为600至700立方厘米(相当于一个菠萝罐头的体积),随汗液排出的尿素可达每人每天总尿素排出量的7%。
此外,汗水中还含有氨、蛋白质、糖分、钾、碳酸氢盐等元素和化合物,锌、铜、铁、镍、钙、铅等微量金属元素,甚至还有很少量的锰元素。汗液是以上一些金属元素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
汗水经由两种腺体排出体外。一种是大汗腺(Apocrine glands),主要分布在腋窝、鼻孔、乳头、耳朵和生殖器的某些部分。另一种小汗腺(eccrine glands)更为常见,除了嘴唇和生殖器之外,人体其余各处分布着数百万个小汗腺。一旦皮肤温度和体温过高,温度感受器会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大脑。下丘脑——控制人体摄食、饮水、睡眠和体温等的神经中枢——再将此信息传递给大、小汗腺,从而产生汗液。
实际上,1987年,人们还发现了第三种产生汗液的腺体。这种腺体只分布在大汗腺附近,但由于科学家们无法把其归为大汗腺或小汗腺,所以就将这种腺体命名为中汗腺(apoeccrine glands)。有说法认为,小汗腺在青春期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中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