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结构看似颇具局限性,似乎还有僵硬的舞台剧的感觉,这就使其缺少《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索金最佳作品)的流畅度。但是,即便说这部影片有些自负——纯对白,无表演——这些对白也几乎都是精彩绝伦的。索金认为,观众已经熟悉了乔布斯的生活和事业轨迹,于是就用闪回和离题的手法安插了这部分内容。到了最后,你会感觉看到的不是整部自传,而是其中提取出的精华。索金想要解开乔布斯的谜题——告诉观众,我们印象中的乔布斯,不过是一场故弄玄虚之下的虚假印象罢了。
第一部分从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的一幕开始——在麦金塔电脑发布会上,尽管电脑一直崩溃,他却非要电脑在他演说开始的同时说出“你好”,这种控制欲近乎病态。一同出席的还有他的营销主管(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饰),她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当一块海绵,吸收他充满攻击性的能量。乔布斯绝不会接受他人的拒绝。影片向我们暗示,他的营销本能是天才级的。但是,当他的大学前女友(莎拉·斯诺克(Sarah Snook)饰)带着他们5岁的女儿丽莎(麦肯泽·摩斯(Makenzie Moss)饰)到来后,他想要主宰一切的欲望变得更加黑暗。他拒绝承认孩子是他的,即使DNA检测已证实他们的亲子关系。
随着争论的白热化,我们意识到,乔布斯是一个控制狂,他的控制几乎精细到了形而上的水平。他并不是不想要这个孩子——而是他相信,经过他的不断否认,他可以把这变成事实。在他的头脑中,技术就该是完美的,以至于他不允许未经计划去做任何事。虽说如此,看到丽莎在麦金塔电脑上画画时,他还是被这一幕感动,心软了下来。这就是这款新机器的美:它可以连接他们两个人。
乔布斯是一个控制狂,他的控制几乎精细到了形而上的水平。
电影的另两个部分也夸张地表现了乔布斯的过错——与其说是缺点、自负或专横行为,倒不如说是主观看法导致的过失行为。四年后,在麦金塔电脑的发布和商业运作失败之后,乔布斯离开苹果,打造了NeXT公司。该公司的标志产品是一个黑色的立方体,设计感极强,足以摆在艺术博物馆中展出。但这有何用意呢?索金利用这一部分回顾了麦金塔电脑的失败,借此告诉我们:乔布斯是个不合格的商人,丝毫不顾Apple II(这个他全然失去兴趣的产品)贡献了公司70%的收入这一事实。
片中还展示了他与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杰夫·丹尼尔斯(Jeff Daniels))饰)的冲突。当初斯卡利想要放弃Mac的决定是正确的。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乔布斯想要塑造现实的欲望,他利用失败谱写了神话——他是被那些毫无想象力的商业机器人不公地开除的。乔布斯和斯卡利之间的对垒(片中,斯卡利来到后台道歉),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创意与商业之间的碰撞。丹尼尔斯将斯卡利的愤怒推向了一个大胆的新高度。NeXT公司已经有了失败的迹象,但是索金设置了一个剧情转折——乔布斯早就知道了这一点,这都是他不择手段重返苹果公司计划的一部分。
最后一部分,乔布斯的最终冲突在他和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塞思·罗根(Seth Rogen)饰)之间上演。沃兹尼亚克是一个羞怯的、满脸胡子的原始计算机怪咖,也是与乔布斯一同创立苹果公司的合伙人。罗根将沃兹塑造成了一个深受喜爱和尊敬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乔布斯仍对他存有感情,却一直拒绝承认他所做的贡献,给他真正应得的认可——基本上,是他根据乔布斯的想法打造出了的技术雏形。所以,重要的不是乔布斯是否称得上“好人”,而是他如何出于自己的需要击垮其他人,并利用这一点将自己打造成计算机革命中孤独的救世主。
乔布斯准备发布iMac时,他已经知道,这款产品将打破游戏规则:1998年,随着因特网的崛起,世界终于为他打造计算机极乐世界的梦想而疯狂。已经19岁的丽莎站在他的身旁。这是索金打造的一个情感点——乔布斯只有在接纳了曾经否认的女儿,让她的光芒照亮自己之后,才实现了自己的愿景。也许是这样。但是,这部影片真正的寓意更加犀利。那就是,不管有没有史蒂夫·乔布斯,计算机革命都会发生。他只是令其看起来更加美好而已——并且,同样重要的是,他说服了我们所有人为此崇拜他。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