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的黑暗面

作者:爱新闻 纪宪美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1-06 17:01:19

花式降落

对于实景拍摄的电影能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也算是走向成熟,令人惊叹,更不用说动画片了,但是《玩具总动员》使皮克斯动画趋向成人化,主要角色不再是小孩子。1995年,《玩具总动员》开了这个先锋。那个年代,除了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们,大部分备受喜爱的迪斯尼动画的中心人物都是小孩子,比如:木偶皮诺曹(Pinocchio),小象丹波(Dumbo),小鹿斑比(Bambi,),漫游仙境的爱丽丝(Alice),小飞侠彼得•潘(Peter Pan),《狮子王》(1994年首映)里的辛巴(Simba)。

这些电影里也有成人角色,但是就像杰明尼蟋蟀(Jiminy Crick)和大熊巴洛(Baloo)在电影中的角色一个是教书“老先生”,一个是“老朋友”。但主角还是他们珍爱的小孩子。而《玩具总动员》却颠覆了这一传统。作为巴斯和其他玩具的主人,安迪在影片中很少露面,即便出现一次,他看起来就像个异类大巨人。作为主角的玩具们本质上成了安迪的父母。作为被索取的大人们,它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取悦安迪,即便知道他长大后不会再理会自己。《玩具总动员》的导演、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的天赋就在于能够使上百万的儿童对渗透爸爸妈妈生活艰辛又不图回报这类主题的电影痴迷喜爱。

《玩具总动员》的黑暗面

在《超人总动员》中,超能先生不得不放弃曾经身为特工惩恶扬善取得的荣耀,在保险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职员 来源:迪士尼/皮克斯

在《玩具总动员》及它的两部续集中,父母的艰辛这一主题最为深刻,不过它也出现在皮克斯其他的经典动画中。例如,尼莫的爸爸满心担忧的寻找尼莫,因为没有妈妈,尼莫由爸爸亲自照顾。在《怪兽电力公司》中,毛怪苏利文(Sulley)和大眼怪麦克(Mike)是每天按时上班的普通工人,但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应付一个两岁的叫阿布(Boo)的小女孩。在《飞屋环形记》中,一个脾气有点坏的名叫卡尔•弗雷德里克森(Carl Fredricksen)的孤寡老人,曾和他的妻子一直梦想着环游世界、探险体验,却平淡地渡过了一生,影片中也安排给他一个孩子需要照顾。

在《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中,超能先生(Mr Incredible)不得不放弃曾经身为特工惩恶扬善取得的荣耀,在保险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职员。而影片中的另一个想方设法实现儿时梦想的人物叫超劲先生(Syndrome),作为一个神经兮兮的大反派,最终因为自己模仿超级英雄的披风被卷入飞机引擎中而丧生。这个安排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皮克苏工作室的理念。超劲先生错就错在自认为可以飞起来,巴斯本来可以纠正他的,然而,我们期望他最好可以“花式降落”。

《玩具总动员》的黑暗面

(Credit: Disney/Pixar) 根据《头脑特工队》,我们每一个人都受以下情绪控制:喜悦、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 来源:迪士尼/皮克斯

皮克斯即将上映的影片《恐龙当家》(The Good Dinosaur)可能将成为首部不是以成人为儿女费心失望为主题的影片:主角是个小男孩,尽管是个小恐龙。不过,皮克斯另一部在2015年上映的影片《头脑特工队》还是坚持了其最常用的拍摄视角。在某种层面上,《头脑特工队》的中心人物是已经长大的小女孩莱利(Riley),就像之前影片中的小鹿斑比和小木偶皮诺曹一样,都在探索更为广阔的世界。但是,与斑比和皮诺曹不同的是,莱利她自己是个幕后人物。

处在前景中的人物再次被父母化:女孩的各种情绪被拟人化,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这个被疏忽的小女孩。根据《头脑特工队》,我们每个人都受五种主要情绪掌控,其中之一是喜悦,剩下的分别是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你可以想象一下,瑞典著名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对人们心智的看法可能比较消极。

但是,伯格曼和其他所有编剧兼导演一定为电影最终传达出的道理感到自豪:任何人在某时某刻都会经历痛苦,但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成人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许多观众在观看《头脑特工队》看到莱利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都热泪盈眶,不过,巴斯光年早在20年前的《玩具总动员》中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玩具总动员》的黑暗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