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一起吃饭?

作者:爱新闻 顾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1-08 17:24:56

我们为何一起吃饭?

《家庭肖像》,吉利斯•范•梵绘,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从前,我们的祖先用牙齿咬开半生半熟的肉,后来美索不达米亚妇女将谷物磨成面粉,烤制面包,我们的饮食习惯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食物不再只是维持生命、提供能量的东西,它还成了区分我们身份与地位的方式,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社群意识。我们会认为与我们吃相同食物的人和我们有关系,他们与我们一样。

“饭好啦!”是西方母亲们叫她们在屋里玩的孩子和在看报纸的丈夫吃饭时经常喊出的一句话。听到这句话,我们知道要吃饭了,就会丢下正在做的事。这句话代表着每天最重要的时刻,它是家庭生活的证明,是妈妈的关心,爸爸的威严。所以在很多国家,人们一直在说这句话。

餐桌承载了记忆。也许是由于品尝了普鲁斯特笔下的小玛德莱娜蛋糕,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是谁,和谁在一起。餐桌上的每一顿饭,都融合了记忆。餐桌是一家人相聚的地方,是一家人团结的象征,同时也记录了父母的争吵和悲剧的童年。在餐桌上我们品尝年少时曾经吃过的菜,追忆似水年华;我们吐槽不爱吃的莴苣和动物肝脏;我们吃着第一次制作时失败的橙汁鸭,回忆少年时的爱情;我们为那些没说出口的道歉感到难过;我们吃着烧焦的菜花,因孤独而流下眼泪;我们用手指蘸慕斯酱,看起来性感无比。

围着桌子吃饭,人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就算只是对饭菜夸赞几句。我们会在餐桌上聊起以前吃的菜,想吃的东西,还有各种事情。要是我们在餐桌上什么也不说,最后一定是吃不下饭。嘴巴是灵活的器官,我们不仅靠它品尝,还用它说话、亲吻。

用餐环境、餐桌礼仪、用餐人员和用餐体验都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品尝葡萄牙青酒的小贴士。在洒满阳光的酒店花园细细品味,才能得到青酒美妙的口感,要是在供暖的家里,一边看着雨中的街道一边喝,口感则会差之甚远。就像绸缎桌布和水晶高脚杯一样,简单的木桌和农家餐具也能勾起我们的情感。食物就是一场戏,餐桌就是舞台,而厨师是主角。就算口味并无二致,人们对精致的食物青睐有加,会吃的更多。这点很重要,尤其是你想劝老人多吃点的时候。

“饭好啦!”一句话将人们带到餐桌旁。餐桌有圆有方,有木制塑料制,或是铺着奢华的桌布,或是放着有花纹的餐巾,又或是放着芦苇编的垫布。有时餐桌上空空如也,只有以前吃饭留下的痕迹。我在法国农场用的那张餐桌有200年的历史了,不知道是哪位厨师用面包刀划出一道对角线。“饭好啦!”一句话将人们带到饭菜旁。饭菜不仅可以摆在餐桌上,还可以放进篮子,带到草地上野餐;或是放在开汽车后厢,在公路旁大快朵颐;或是放在阳台上那张摇晃的桌子上享用。马奈(Manet)的著名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就描绘一个裸体女人坐在草地上享用午餐,她的面前有一堆水果,水果边似乎是放着一块揉成一团的桌布。(或者那是她的裙子?故意用来当桌布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