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的天后们也从玛丽王后身上找到灵感,如麦当娜(Madonna)、碧昂斯(Beyoncé)、凯蒂•佩里(Katy Perry)和妮基•米娜(Nicki Minaj)。凯蒂和妮基两人2013年为各自的香水品牌Killer Queen和 Minajesty拍摄广告,令人惊奇的是,两支广告异曲同工。在这两支广告中,两人通身都是18世纪玛丽王后的妆容和服饰——假发、紧身胸衣、珠宝、妆容和圈环裙。两人都是反传统的形象,音乐响起,她们一片片地撕掉皇室礼服,从容地逃离。广告都没有停留在波旁王朝的现实悲剧上,反而她们点燃了下层民众的反抗精神,最后的服装(同样还有值得推崇的鞋子)破破烂烂,却魅力十足。
凯蒂•佩里的画面更加浓烈,更具冲击力。她穿着血红色的礼服,扑粉的假发下,藏着墨黑的秀发。凯蒂昂首阔步穿过宫殿,让刻板的大臣们始料未及,古典音乐声息渐弱,喧嚣的吉他气势逼人。凯蒂走向王位,但是并没有坐上去,杀手王后声援满腔怒火的民众,推翻王座,昭告天下“夺取王位!”当然广告还传达更多基本信息,构成广告的骨架:过去的规则惯例叫人窒息,Killer Queen释放你的美丽,带你走向个性解放和自我定义。
妮基•米娜的拍摄手法则比较保守,但颠覆性却丝毫不减。她身穿一件粉色礼服,头发也染成粉色。梦幻的画外音加轻柔的背景乐,妮基从雾气缭绕的森林出发踏上前往城堡的旅程,“即将永久执掌王位”,全副武装的卫兵捕捉到她标志性的香气,啊拉,城门大开。两支广告都将两种完全对立的情境融合在一起,营造非同寻常的效果:波旁王朝的奢华与权力,法国大革命反抗的个人主义精神。为同历史相呼应,凯蒂最新一款香水定名为“皇家革命”(Royal Revolution),含有更多矛盾的元素。
而在当代,将这种对立演绎得最到位的莫过于最近法国航空公司的宣传广告。阿根廷时尚摄影师索菲亚( Sofia)和蒙洛特维克(Maurotweak)将法国著名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和富秀丽剧院(Folies Bergère)作为广告元素。在该公司最流行平面广告中,一位模特身穿粉色舞会礼服,慵懒地躺在凡尔赛花园中商务舱的沙发上,只不过沙发换成18世纪的轿椅。传达的信息就是:法航,女王般的体验。不过这支广告中的“女王”只配戴着三色帽徽,没有带王冠。广告暗示消费者“前所未有的舒适”。这位模特饰演的不仅是玛丽,也是玛丽安(Marianne)——法兰西共和国的爱国女性化身。
但是Hype的广告就有些肤浅和粗糙,优秀谈不上,效果也与上文三支广告无法匹敌。马尾辫、厚刘海,卡戴珊还原1957年《甜姐儿》(Funny Face)中赫本的造型,上身是一件高领毛衫,下身是卡布里裤和芭蕾舞平底鞋,这种款式的平底鞋首先在伦敦左岸区(译注:塞纳河南岸)反传统者中流行。卡戴珊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朝着镜头微笑,信心百倍,她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反抗,这都是服装师的功劳,这个造型一出现就辨识度极高。同样她具有和玛丽王后相同的一面,那就是法国特质和时尚,相比她骑自行车时的活泼,这两者都是静态的,令人心生奇怪。不过,当卡戴珊慵懒地躺在沙发长椅上熟睡时,她演绎的玛丽王后就既不是女主人公,也不是祸水红颜,而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符号。
像广告中的卡戴珊,观众期望两种效果:自信的反传统者和冷艳的女王,变革与享受。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呢?消费主义可并不仅仅针对超富群体。这些广告也许并不是什么实现社会和谐和财政增长的实际方法,但作为一种营销的手段,却有独特的见解。卡戴珊,凯蒂,家乐氏以及其他人都明白,法国大革命很好地象征了现代生活的欲望与焦虑。这些故事改写于玛丽王后的故事,全都是大团圆结局,它们不仅让消费者有蛋糕或有麦片,更让他们可以享用蛋糕和麦片。
原文选自:《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