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驯鹰猎人

作者:爱新闻 周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2-22 14:58:12

最后的驯鹰猎人

荒山野岭连绵不绝于蒙古西部。凛冬来临之际,山区的温度竟可降至-40℃。在这苍茫之地,唯有最强悍的生命才能寻得生机。

摄影师帕拉尼•莫汉(Palani Mohan)生于印度,长于澳大利亚。他雄心勃勃,曾深入阿尔泰山区(Altai)记录濒临消逝的哈萨克族驯鹰狩猎文化。历经磨难后,他深知适者生存的道理。

他在接受CNN采访时说:“真正意义上的驯鹰者,不过只剩五、六十人。他们本就年事已高,严冬一至,便又折损不少。”

阿尔泰山的哈萨克人一直秉承着独特的狩猎传统。

猎人骑上马背、手架金雕,先长途跋涉登上山岭,再于山脊之上观望等待。一旦发现猎物(一般是只狐狸),便命猎鹰前往击杀之。

最后的驯鹰猎人

阿尔泰山区的哈萨克人驯鹰捕猎

帕拉尼•莫汉17岁时住在悉尼。在当地一家报纸上,他初见身着狐裘的驯鹰人。自此,这一形象始终萦绕在他心头。

数十年后,他居于香港。在收到一张打折机票后,他匆匆登上了前往蒙古的班机。

“未经深思熟虑,我便启程,”帕拉尼说,“抵达蒙古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事情远不止于此,我必须挖掘出这一形象背后的故事。”

帕拉尼的拍摄计划历时五年,他共去了蒙古四次,每次都要逗留几个月。与驯鹰人同吃同住已是家常便饭。

他说:“每每病重之时,我才会离开蒙古。我冻伤了手脚,摄像机电池的保温更是一大难事。这次拍摄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经历。”

最后的驯鹰猎人

恶劣的环境让帕拉尼屡屡生病,不得不离开蒙古

帕拉尼不仅要对抗极端环境,还必须解决难以捕捉猎鹰动态镜头的问题。

“猎鹰是猛禽,它不会为你停留。”他说,“错失拍摄良机是常事。好的镜头转瞬即逝,让人再沮丧不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