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否相信人的性格是可变的。
我们怎么会走到这一地步?经历痛苦分手的人常常备受这个问题的困扰。通常他们会仔细分析那些导致情感破裂的事件,再把这些事件组合起来连成一段完整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一些情况下,这种故事重述的方法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帮助人们理解并最终接受痛苦的分手经历。不过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有着负面作用,不仅不会减轻人们的痛苦,反而会使痛苦加剧。
为何有些人总是对过去的情感经历无法释怀,而有些人却能轻而易举就从失败的情感中走出?为此,我和我的同事卡罗尔•德威克(Carol Dweck)做了相关研究。研究过程中,我读了上百份个人情感故事,这些故事提供了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找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研究中,德威克和我要求试验者反思他们分手的那段经历,之后让他们就“你从分手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写下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清楚地写道,分手的确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他们认为,前任确实找到了自己身上的毛病。例如,有个人写道:“之前我们一直都好好的,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就不再和我说话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但我想他是觉得我太粘人了,所以吓跑了他。”另一个人谈道:“我从分手中明白,是我太敏感了,我宁可自己先提出分手,也不愿他先提出分手。这种消极性格让对方感到抓狂,于是便把对方赶走了。”
“之前我们一直都好好的,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就不再和我说话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这一类型的故事里,分手都揭示出了当事人个性中暗藏的缺陷,这种缺陷会令他们质疑和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他们甚至常常认为,自己的性格是有害的,而那些消极性格也会毒害其他的恋情。在研究中,一个试验者写道:“我从中明白,我性格里的一部分因素会妨碍我获得一段幸福的感情。”另一个人则坦言:“他向我提分手,我深感受伤。我努力安慰自己,分手错并不在我,分手是对方的损失。但我却不禁感到无能为力。”
其中的很多故事都类似于我从朋友那里听说的分手经历。他们反复思考着,“我不够好的原因是什么?”或者“我到底做错了些什么?”在前任有了新恋情后,他们又常常问自己,“他(她)的身上有什么品质是我不具备的?”
分手之后,人们若能从过去的感情中及时反思,想想在下一段恋情里自己该如何改善,将会对他们大有帮助。然而,倘若人们考虑得过多,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基本价值时,那么这种原本有益的思考就会变得不利。
痛失爱侣很可能让人们陷入自我贬低的困境当中。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 Aron)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中发现,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两人会受到彼此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会把爱侣看成自己的一部分——我们会混淆自己的个性和对方的个性,混淆自己的记忆和对方的记忆,甚至混淆自己的身份和对方的身份。为能体现这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阿伦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测量方案,他们要求试验者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圆,把他们的伴侣看成是另一个圆,然后再让他们指出两圆之间有多少重合部分。
一定程度上,痛失爱侣会导致自我迷失。
在一定程度上,两圆的交叠部分或许是维持恋爱关系的积极因素。人们在结识新伴侣后,常常很快就会沉浸在对方的兴趣和身份里,接受新观点,开拓新视野。恋爱的最大好处之一,便是能接触到个人平常不曾接触的事物,通过这些体验拓宽个人的视野。
然而,这也同样意味着,一旦两人关系破裂,痛失爱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我迷失。研究中,当试验者被要求在反思分手经历后写下他们对自我的简短描述时,他们只能使用少数几个独特的词语来描述自己,这比他们在分手前的自我描述减少了许多。另外,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感情中成长得越多,那么分手后他的自我形象受到的打击就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