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大师画室里的秘密

作者:爱新闻 刘佳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08 16:40:08

巴利阿里群岛的房子

70年代后期,在他的好友兼对手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去世后的几年里,米罗无疑是西班牙在世的最重要艺术家。在20年代与30年代,他如诗般的半抽象作品表现自然流畅,像是从他无意识的尽头挖掘出来的一样,同超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直到二战结束后,他的影响力才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新一代中日渐明显,真正声名鹊起。

“他想拥有一片宁静之地,远离尘世的那些博物馆馆长、收藏家、商人和记者之流。——胡安•庞耶•米罗”

但随着国际声誉的提高,作为抽象派先驱的他开始不断被外界所打扰,创作难以进行下去。所以1956年,在他的妻子比拉•詹科莎(Pilar Juncosa)的支持下,米罗选择永久定居在了马略卡,这里是他妻子的故乡,也是寄存他儿时夏日回忆的岛屿(他的母亲也是马略卡人)。他的孙子解释道:“他定居在了这,是因为他想拥有一片宁静之地,远离尘世的那些博物馆馆长、收藏家、商人和记者之流。”

绘画大师画室里的秘密

米罗的许多画作线条粗重、色彩艳丽,比如1968年创作的《天空蓝的黄金》(The Gold of the Azure)。然而,他的后期作品大多为阴郁的风格与色调(图片来源: Alamy图片库)

1981年,米罗和他的妻子在马略卡建立了比拉胡安基金会(Pilar and Joan Miró Foundation),以此来保护画室中存放的画作。从2016年1月21日起,巴塞罗那市长画廊(Barcelona-basedMayoral gallery)租借了伦敦圣詹姆斯的一处空地,展出了画室的复原版,主要包括大师的25幅画作以及一些家具用品。

这家位于马略卡的基金会同时也管理着附近的另一间画室。这间画室是米罗1959年买下的,位于一栋18世纪的房子内。这座精美建筑雪白的墙面上绘有怪异的涂鸦,那是米罗在创作雕塑时留下的痕迹。

面具背后的男人

正如胡安•庞耶近日向我展示的一样,有一只可怜猫咪的干枯尸体,挂在老式乡间厨房的墙上。“我的祖父有一只猫,”他解释道,“但是有一天,他不小心将猫锁在了房间里,然后出了六个月的远门。等他回来时,他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地板上趴着一只因饥渴而死的动物尸体,脸上写尽了可怖与阴森。你愿意让这种东西留在家里吗?肯定不会!要是我的话,会立马将它丢进垃圾桶,可祖父却把它留在了画室。要说为什么,我想是因为他从这只猫身上看到了生与死,并为生死之间的那段过程所触动。”

这件关于米罗的猫的趣事,让我想起这位艺术家自身的表现和他的工作确实有着天壤之别。平日里的米罗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全然一副礼节得体的资本主义模样。“他穿得像一位律师或是银行家。”胡安•庞耶这样说道,“合身的西装与锃亮的皮鞋让他看起来像一位英国贵族。”

“安德烈•布勒东也不得不感慨,他是‘超现实主义者的先锋’。”

米罗的工作习惯也十分特别:“他将每一件物品都安置得井井有条,所有的刷子和工具都要放到同一个地方。在我的记忆中,祖父的做事原则十分苛刻。他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接着下楼(到画室)从上午九点工作到下午两点。午饭和小憩过后,他要亲自回复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因为没有秘书帮他。到了晚上,他会去读诗歌,画素描,听音乐。”

但与此同时,这位自制力强又保守传统的艺术家却又可以将自己炙烈的情感极致挥洒于画布之上,就连法国超现实主义开创者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也不得不感慨他是“超现实主义者的先锋”。

“毕加索的外在表现像一座火山,而米罗则是内在的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