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心”一定是件坏事吗?

作者:爱新闻 赵昕蓓 来源:中国日报
2016-03-09 16:34:21

“羞耻心”一定是件坏事吗?

现代美国文化中,一提到“羞耻心”,人们便会心生反感。一直以来,文化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是,羞耻心是种有害且无用的负面情绪,我们既不该对自己心怀羞耻,也不应使他人羞愧难当。若是这种羞耻心涉及毒瘾和酒瘾方面,那就更是如此。美国国家缉毒官员迈克尔•博蒂切利(Michael Botticelli)曾出于善意组织过一场反羞耻心运动。他将有些人对于毒品和酒精的沉溺比作癌症患者对于病魔的无可奈何,旨在消除毒瘾和酒瘾者怀有的羞耻之心。

不过事实上,怀有羞耻心——怀有一颗愧对自己的羞耻心——不仅利于毒瘾和酒瘾者的康复,也利于人们摆脱其他消极嗜好。

诚然,作为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我们注意到,对于那些病魔缠身的患者,尤其是对罹患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的人来讲,羞耻心只会令他们的健康状况恶化。正如大部分人所想,我们也认为毁谤或轻视那些身患重病的患者是一件残酷、不道德且毫无临床意义的行为,因为对那些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和罹患癌症的人来说,他们几乎无法仅凭意志力就克服这些病症。

然而,那些饱受毒瘾和酒瘾困扰的人们却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大为不同。他们至少可以掌控自己的部分行为。

虽然过量和反复吸毒会导致大脑神经发生改变,尤其会影响与自控力相关的脑部区域,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神经系统的改变与否,而在于这种改变是否会令一个人丧失理智,或者导致他对任何软硬兼施的治疗方案都无动于衷。

大量文献表明,一系列可预知的结果能够促使人们的毒瘾和酒瘾行为得到改善,例如事先向瘾君子承诺的戒瘾奖励。然而,奖惩措施无法改变那些完全属于自发性的生物条件。比如,对待一个乳腺癌患者时,你不能靠贿赂她来防止其肿瘤扩散,也不能威胁她说肿瘤扩散就得交罚金。

事实上,毒瘾者每天都会做出许许多多的选择。例如,大部分的海洛因吸食者会在注射毒品的间歇做些活来赚钱。在毒瘾未发作的时间里,可卡因吸食者也会做出很多决定。比如,他们会决定自己究竟是接受治疗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戒毒。

这并不是说戒毒十分容易。事实上,大部分接受治疗的毒瘾者都对戒毒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但是仍有很多毒瘾者会因为内心一时的自责而决心戒毒。《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专栏作家大卫•凯尔(David Carr)曾在他的吸毒回忆录《枪声之夜》(The Night of the Gun)中叙述道,有一次他在路上碰见了毒贩,竟将自己的双胞胎女儿锁在车上,只为自己能买上些可卡因。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不负责任,于是便决心戒除毒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