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然间了解到了朋友们的睡眠问题。前不久,我们和三个家庭一起去野炊。孩子们自己在一边玩,我们几对夫妻坐下来聊大人的事。本来以为可能会聊到关于好莱坞、养育孩子或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话题,但事实上并没有。有一个妻子还突然开始了坦白:她一直见不到自己的丈夫。
她说,孩子们入睡后,她就立即瘫倒在床,沉沉睡去。凌晨4点半就醒了,醒来就开始为工作的最后期限而焦虑。而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很晚,回到家和孩子玩一会儿,11点之后才上床睡觉。
其他的一些朋友并没有觉得她这样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有的是一个喜欢在早上冥想,而另一个则喜欢在晚上纵情地看电视;而有的是一个喜欢在午夜之后,家里静下来后开始读书,而另一个则喜欢在清晨家人都起床前煮咖啡。
大家都有一个共有的问题,那就是夫妻双方作息极不一致。还有一点共通点就是大家都不确定这对他们的夫妻关系有益还是有害。
近年来,人们都知道睡眠是影响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研究者大多只关注个人的睡眠状况。
有一个领域的研究略显落后,那就是研究者们所说的“双人共同睡眠”。60%的人是和另一个人一起睡觉。如果一个人有睡眠问题,那么两个人的睡眠都会受到影响。
研究者们已经发现,某些睡眠障碍会降低夫妻关系的质量,比如打鼾。如果丈夫打鼾,妻子出现睡眠问题的几率是其他女人的三倍。研究者们还发现,失眠会降低对夫妻对对方的满意度。
针对夫妻睡眠模式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研究人员分析脑电波或眼球转动等客观数据后发现,自己睡的睡眠质量往往比和另一个人一起睡更好。
但是,当被问到自己一个人睡的感受时,人们都说不如和另一个人一起睡那么让人满意。
睡在一起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们对何时上床睡觉有不同的偏好。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们就开始观察晨型人和夜猫子的不同。
1976年的晨型人和夜猫子问卷调查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自我评估方式。该问卷通过19个问题,来帮助确定某个人一天中最清醒的时段。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睡眠偏好的不同主要由基因决定,年龄和性别也有影响。
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生物钟学教授蒂尔•罗恩伯格(Till Roenneberg)致力于研究睡眠的生物学根源。他告诉我,每个人都有一个睡眠生物钟类型,也就是每个人独特的内在时间表,而人与人之间的生物钟最长可以相差12小时。
我问他总共有多少种生物钟类型,他说生物钟就像脚的大小和指纹一样,有无数种,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