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阿拉巴马州(Alabama)的门罗维尔市(Monroeville),一名出身于当地名门望族家庭的18岁女孩在小镇的一个干洗店被人谋杀。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警长还是未能捕获凶手,委员会对此很生气,控告警方无能。迫于指责,警方就指控当地一名叫沃尔特·麦克米连(Walter McMillian)的黑人,他和一名白人妇女有过私情,并因此招来流言蜚语。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政府强迫所谓的目击者出庭证明此人有罪。他们的陈述与事件本身并不相符,但这并不重要。虽然三名黑人目击者的证词都说明事发当时麦克米连身处于一个教堂餐会,但也同样无济于事。他仍被判为死罪。事实上,在审判开始前,他就已经被关进死牢了。
门罗维尔作为哈珀·李(Harper Lee)的家乡而闻名,并在她1960年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To Kill a Mockingbird)为大家熟知(小说将门罗维尔市改为梅康镇(Maycomb))。此书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小镇也因此有了炫耀的资本。当地领导随即把法院改为“知更鸟”博物馆。一个剧团还把小说改编成剧本《门罗维尔的知更鸟》(The Mockingbird Players of Monroeville),将其搬上舞台为游客进行演出。这部小说不仅成为了小镇的营销噱头,也成为当地人骄傲自豪感的来源。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布莱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于1989年拜访此地,并着手处理麦克米连先生的上诉。他被人们对“知更鸟”的热情震惊,对他说:“你看过这本书吗?这本书很棒。他们还在这拍摄了电影,这是一个有名的地方,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都来过这。”
但在史蒂文森看来,门罗维尔的人们以小镇在文学上的卓越地位为傲,不免有些讽刺意味。麦克米连的案例和小说中的著名审判有着神秘的相通之处。小说中的案例主要讲述了白人对种族关系的偏执;黑人无辜成为替罪羊;法院对证据和常识视而不见,只是草率定罪;当地政府也一心想要判其死罪。当地人读完这本著名小说后,难道毫无所获吗?在回忆录中,史蒂文森写道:“尽管我从来没去探究小说故事背后深层的原因,却对这一故事越发多愁善感起来,心中只剩怜悯之情。”
沃尔特·麦克米连比小说中的汤姆·鲁滨逊(Tom Robinson)命运还要好些。在死牢呆了6年后,阿拉巴马刑事诉讼法院为他的罪名翻案。但这样一段插曲有时却使人们在认识文学和现实过程中形成一种奇怪的障碍。在构思汤姆·鲁滨逊审讯事件时,哈珀·李实际上想以阿拉巴马州的案例为原型,故事结局是黑人被不公正判罪,被杀。然而在小说出版30年后,阿拉巴马和其他州仍坚持谴责大量黑人因种族主义和不诚实而人格扭曲的现象。
门罗维尔市没什么变化,但这并不能说明这部小说对美国的种族关系没有巨大影响。就像哈里耶特·比彻·斯陀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的反奴隶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促进了19世纪的废奴运动,《杀死一只知更鸟》也促进了民权运动的兴起。这本书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以南方地区为代表的种族歧视的丑陋现实。由于这是一部由一个白人妇女写的有关种族关系的小说,它也引导读者思考政治论文和演讲所不能触及到的地方。
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是为汤姆·鲁滨逊辩护的律师,他激励了几代正义的十字军战士。他爱好和平又顽强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无数的积极分子。在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年少时期的一篇《我们为什么不等待》(Why We Can’t Wait)的演讲中,他写道,“1963年的黑人就像阿提克斯·芬奇一样,我们都明白非暴力主义象征的是英雄主义的金章,而不是怯懦的表现”。
今天,美国的许多方面仍然受这本小说的影响。在有关司法正义的全国对话中,讨论了“重视黑人”这一运动,甚至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最近也进行了监狱改革。去年,哈珀·李又出了一本新书《设立守望者》,尽管作者并未打算将其出版,媒体却对其进行了疯狂报道。这是不幸的,但不会因此黯淡《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光彩。它也证明了小说这一题材可以揭露社会弊病,改变人们的意识,推动社会逐步改变。
原文选自: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