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印度种姓制度

作者:爱新闻 牛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28 17:30:56

揭秘印度种姓制度

近几周,因种姓问题,印度暴发大规模群众抗议活动。“贾特”(Jat)种姓群体对种姓配额制表示不满,认为该制度不利于贾特人在政府部门和公办教育机构谋求职位。暴力抗议活动导致至少18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印度的种姓制度究竟有多复杂?BBC将向您一一道来。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社会分层模式之一。

这一制度根据“业”(Karma,指职业)和“法”(Dharma,印地语中指信仰,但此处指义务)将印度教徒分级,划入森严的等级体系。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制度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种姓是如何产生的?

《摩奴法典》(Manusmriti)被普遍视作最重要也是最具权威性的印度教法典籍,其成书时间可追溯到至少一千年前耶稣尚未诞生之时。该法典“认可并维护了种姓制度,将其作为社会秩序和规则的基础”。

种姓制度将印度教徒分为四大等级——婆罗门(Brahmins)、刹帝利(Kshatriyas)、吠舍(Vaishyas)和首陀罗(Shudras)。许多人认为,种姓出自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梵天(Brahma)。

揭秘印度种姓制度

最高等的种姓是婆罗门,源于梵天的头,这一种姓大多是教师和知识分子。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可能起源于梵天的双臂,多为武士和国家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来自梵天的大腿,多由商人组成。最低等的种姓是首陀罗,来自梵天的足部,这一种姓的人从事各种卑贱的工作。

四大种姓又根据人们从事的具体职业,细分为3000个种姓和25000个亚种姓。

在种姓制度之外还有“贱民”,又称达利特(Dalits)或“不可触碰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