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喜爱悬念?

作者:爱新闻 景琬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29 17:25:02

在狂欢阅读、崇尚观赏的文化背景下,低俗电视剧再度流行起来。安德森对一些最优秀的小说家进行了审视,从山鲁佐德(Scheherazade,《天方夜谭》中讲故事的苏丹新娘)到J.K.罗琳(JK Rowling)。

我们为何喜爱悬念?

“它”是拥挤房间里的一把手枪,上了膛,枪响前几秒,房间的灯突然出了故障。“它”是一辆轿车,沿着私家车道开向一座房子,而房里,沿着另一条衣物组成的轨迹,偷情的女主人正与情人同榻而卧,紧紧交缠。“它”是一个问题,一条启示,抑或是你突然想到的某件事——就在火车驶离车站的那一刻。最重要的是,“它”是被打断了的高潮。或许你看不见悬念的到来,可当你被突然打断、而故事悬而未决时,你便可确定,这就是悬念。

作为一种文学技巧,悬念往往被一些自视甚高的作家远远避开。它带有类型小说(genre fiction)的意味,而且在连载小说中最具表现力,因为小说作者必须在下一期连载刊登之前保持读者的热情。不难理解,悬念出现于十九世纪——正是小说在杂志上大量连载的时代。如今已被遗忘的小说家查尔斯•里德(Charles Reade)这样自嘲他的写作技巧:“让人们笑,让人们哭,让人们等——严格按照这一顺序来。”

我们为何喜爱悬念?

《一千零一夜》剧照 图源:薇拉•福克尼(Véra Fokine)

但是,对于所有读着低俗小说——或者更糟,看着肥皂剧——长大的人来说,悬念可是个严肃的话题。看看山鲁佐德就知道:面对一个嗜杀成性的听者,惟有那些永无结局的故事,才能夜复一夜地帮她维持生命。悬念亦是个宏大的话题,它使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等一众文学巨匠成为世上永不陨落的明星,也让如J.K.罗琳一般的当代小说家日进斗金。

章节与诅咒

朱利安•费罗斯(Julian Fellowes)就很清楚悬念的力量。五年来,凭借《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里楼上楼下的勾心斗角,他早已哄得观众对其着迷。而现在,这位精通“操纵”之术的大师又转而寻求另一形式的胜利——不过,是在更小的屏幕上。费罗斯正借助21世纪的科技复兴维多利亚时代(the Victorian)的主要文体——连载小说。他的新小说《贝尔格莱维亚》(Belgravia)将在一款手机软件上连载。技术恐惧症患者们得等到六月,才能等来精装本的发行。而我们已经可以在手机上以每周一章的速度,在三个月内读完(或听完)这本小说了。

故事开场设在1815年,夸特布拉斯战役(the Battle of Quatre Bras)当晚,里士满的公爵夫人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舞会。作者在网站上宣布,每一章都将有个“充满扭曲、反转,扣人心弦的结尾”。这些结尾注定会成为《贝尔格莱维亚》是否能大获成功的关键,因为即便一次性订阅全部的11章可能会比较省钱,但一周一章的设定就意味着,在连载间隙,作者也得吊足读者的胃口。

当今,大量优秀的电视剧似乎让我们对悬念没那么看不上了。作为《绝命毒师》(Breaking Bad)、《国土安全》(Homeland)的粉丝,我们意识到,悬念真的可以很扣人心弦,而不仅仅只是对观众的过分玩弄。不过,这个技巧被电视剧运用得如此密集,很容易使人忘记,它其实源于文学。我们用“悬念”来描述山鲁佐德的机智,但实际上,这个词是为了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小说而创造的。1873年,《一双湛蓝的眼睛》(A Pair of Blue Eyes)在《廷斯利杂志》(Tinsley’s Magazine)上连载。在其中某一章的末尾,三角恋的主人公之一,亨利•奈特(Henry Knight)在悬崖边踌躇着,徘徊着……读者不得不等上整整一个月,才能得知他是否活了下来。三个世纪之后,当狄更斯的书迷们狂热地等待着《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的连载更新、几乎在纽约码头形成暴乱时,文学史上的经典疑问“谁杀了J.R.?”出现了——小耐儿在前几章里已经病得生命垂危,书迷中充满了揪心的预测,因此,当英格兰的航船靠岸时,他们便朝船上的英国水手们喊话,只为求得一丁点剧透。(注:“谁杀了J.R.?”出自ABC1978年推出的剧集《朱门恩怨》(Dallas)。在第二季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幕中,J.R.被人暗杀。在等待第三季揭晓凶手的过程中,全美社会都为“谁杀了J.R.?”议论纷纷,成为史上最著名的悬念之一。)

悬念并非只是电视剧制作人的工具。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暴风雨》(The Tempest)的开头都用过悬念。《邪恶的躯体》(Vile Bodies)的作者伊夫林•沃(Evelyn Waugh)、《法国上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的作者约翰•福勒斯(John Fowles)、《赎罪》(Atonement)的作者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的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也都曾使用过悬念手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