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艺术到底传达了什么?

作者:爱新闻 叶霜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31 16:59:08

变本加厉的林火

众所周知,澳洲的生态在很多层面都与火灾息息相关。正如历史学家汤姆•格里菲斯(Tom Griffiths)所说,树木就像山灰,依靠定期的大火来传播种子。

林火艺术到底传达了什么?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丛林火灾后的景象

不管天降还是人为,大火一直以来都催生人们的情感。但是2012年,环境历史学家史蒂芬•派恩(Stephen Pyne)在与《主板》(Motherboard,一网络杂志、视频频道)杂志的一次访谈中说道,我们面临的火灾是“体制变革的大火”;火灾频频发生且愈演愈烈,其诱因就是欧洲农业技术和其他人类行为引起的气候变化。

最近在塔基尼荒地和塔斯马尼亚世界遗产保护区发生的大火更是为之后的毁灭性灾难拉响了警报。大卫•鲍曼(David Bowman)教授强调,严重火灾与气候变化存在联系,并指出铅笔松和比利国王松没能在火灾后重新生长。

鉴于林火对塔斯马尼亚独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鲍曼认为袋狼跟以上物种一样,都面临灭绝的险境。

伤逝

鲍曼对这些树木和袋狼的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比较。他的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失落感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提醒人们:不要等到动物灭绝,才去懊悔以前对它如此厌恶。

诗人克里夫•福肖(Cliff Forshaw)作于2011年一首挽歌《虎》(Tiger)就表达了对已灭绝动物的哀悼。气候变化学家表示,未来,人们对灭绝动植物的怀念将成为一种常态。

在他的另一首诗《圈》(Loop)里,福肖记述自己观看了一段有关最后一只袋狼的视频。虽制作潦草,但每每看完,都会让人感觉袋狼又重生了。

当62秒的视频接近尾声,诗的语调变得有些惘然若失;其中的句子“它走了,走远了”暗示着袋狼短暂的重生终究敌不过死亡的阴霾。

文学艺术在灾后恢复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有时候,画中的丛林大火就是一个国家的复兴,它使得焦炭般的荒地带着一股不向火焰屈服的任性,重拾生机、回归自然。

不过,最近发生的大部分火灾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如今的生物灭绝越发严重。

问题是,对于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不断消失的现状,艺术能做些什么呢?音乐、艺术和文学会成为发泄伤逝情感的渠道,还是会成为表达纪念和遗憾的媒介呢?

大卫•鲍曼曾经如此告诫我们:再生的希望将会成为过去。燃烧殆尽的森林形象将会从希望转化为另一种不同情感的载体。

原文选自:CNN

林火艺术到底传达了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