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追寻卡夫卡的足迹

作者:爱新闻 李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4-20 17:09:07

在布拉格追寻卡夫卡的足迹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我在布拉格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肩负使命的游客,不再是20世纪90年代在此地住了三年的旅人了。

那时关于这座城市与当地作家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之间的联系,我所记起的情景都令人不快。我憎恨这座城市对卡夫卡的商业化。他的脸被草草地画在咖啡杯、纪念品商店的T恤衫上,他的名字被印在老城咖啡厅和餐馆的遮阳蓬上。

然而我心中总不得安宁,因为自己还未探寻过卡夫卡在这里的足迹,但他是布拉格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本月正值卡夫卡的中篇小说《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发表一百周年。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Gregor Samsa)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的故事。

所以这是个好时机,我终于要去探索卡夫卡以及这座与他紧密相连的城市了。期间,我打算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谈谈布拉格如何影响了卡夫卡的最有名作品以及他苦难的一生。

在布拉格追寻卡夫卡的足迹

年轻时的卡夫卡(图源:盖帝图像)

有一次,卡夫卡站在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5号欧佩特大楼(the Oppelt House)的窗前,望向广场,说:“我的一生就关在这个小圆圈里。”他并非夸大其词。在通过弗兰兹·卡夫卡学会(the Franz Kafka Society)预约的参观途中,我明白了这一点。

导游翁德雷·什克拉巴尔(Ondrej Skrabal)是一名23岁的法律系学生,他指给我看卡夫卡出生时的房子(更确切地说,是复建品)。从那里出发,我们经过了他的十多处故居,这实在多得让人兴味索然。什克拉巴尔说:“看三楼最左边的窗户。”他指着老城广场上的另一栋楼,顿了一下,然后说:“卡夫卡也在那儿住过。”

我们路过卡夫卡的父亲以前开的一家商店,在老城区都斯尼街(Dusni)和维森斯卡街(Vezenska)的交叉口停了下来,参观有趣的卡夫卡纪念碑。在这座12英尺高的铜像中,酷似卡夫卡的小个子男人骑在一套笔挺、空荡荡的西装肩上。这里是游客拍照的热门景点。人们还以此为范本制作了12英寸铜像,由弗兰兹·卡夫卡学会颁发给每年的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

除了铜像外,我的追寻卡夫卡之旅并没有多么令人难忘。不过随后,我们去了卡姆齐科娃街(Kamzikova)6号大楼。这栋建筑坐落在老城广场附近一条隐秘的小巷里,设有一家名为红孔雀(U Cerveneho Pava)的餐馆和一间面向俄罗斯游客开设的赛格威电动车租赁商店。什克拉巴尔指着门口说:“这里是一家高级妓院,卡夫卡经常来这里和姑娘聊天。”

“‘聊天’?”我用手指比划出引号。

他说:“的确是聊天,卡夫卡对各种各样的人都很感兴趣。他确实是来这儿和妓女讨论哲学问题的。”

卡夫卡的其中一处故居是巴黎街(Parizska)30号公寓,什克拉巴尔没有带我去。就是在那里,卡夫卡写下了《变形记》。这那栋房子早在1945年就被摧毁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洲际酒店。《变形记》的故事从头到尾都发生在一栋公寓里。研究卡夫卡的学者们认为,作者把他当时住的四楼套间作为了这篇小说中住房的原型。

我不打算继续待在酒店里,而是乘电梯到了顶楼的金色布拉格餐厅(Zlata Praha)。我背对着老城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尖塔,从室外露台上俯瞰斯瓦特普鲁克·切赫桥(Svatopluk Cech Bridge)。卡夫卡住在这里时,这座新艺术派的桥梁才建成没几年。

这差不多就是1907年至1913年间卡夫卡眼里的风景了。他给朋友写信,称伏尔塔瓦河上(the Vltava River)的这座新桥成为了自杀胜地。他说:“比起从这条河去天堂,更令人愉快的是从桥上走到观景楼。”

在布拉格追寻卡夫卡的足迹

布拉格的房屋沿运河排列。(图源:《纽约时报》)

另一处重要的卡夫卡旧址,现在也成了一家酒店,它昔日是卡夫卡从1908年至1922年工作所在的保险机构。他在日记中抱怨道,公司出差导致《变形记》的结局不如人意。

如今这座新巴洛克式的建筑变成了世纪古城布拉格酒店(the Hotel Century Old Town Prague),保有一些不甚隐秘的卡夫卡的痕迹:卡夫卡的半身像,以其未婚妻之一菲利斯(Felice)的名字命名的餐厅,还有214号房间外面挂着的他的相片和写有“卡夫卡办公室旧址”的匾额。

我原本想住卡夫卡以前的办公室,但它已经被别人预定了。所以我执行了第二方案:偷偷溜到二楼,一窥房间风貌。我走到门口,看见了匾额和相片。我想敲门,但是当时才早上八点,我不愿打扰里面的住客。

我停下来参观位于布拉格小城(the Mala Strana)的卡夫卡博物馆(the Franz Kafka Museum),希望找到《变形记》的手工艺品和相关资料。导游带我游览了一个小时,过程既有趣又有益,但那里并没有多少关于这本著作的信息。

几天后,我去了弗兰兹·卡夫卡学会中心(the Franz Kafka Society Center),它就在约瑟夫城(Josefov)卡夫卡书店(the Franz Kafka Bookstore)后面。

“很多捷克人最近才开始了解卡夫卡,”学会中心的负责人马科塔·马利绍娃(Marketa Malisova)说。她解释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捷克,在此期间卡夫卡的作品被禁了,而在战争结束后也因反德国情绪的高涨而不受欢迎(卡夫卡是用德语写作的捷克犹太人)。

“接着到了共产主义时期,”她说,“因为他预言暴政将会到来,所以共产党政权也不怎么提倡他的书。”

直到1989年天鹅绒革命(Velvet Revolution)后,西欧和美国的游客纷纷涌来参观卡夫卡的旧址,这时捷克人才认识到卡夫卡的重要性。“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布拉格碰到一个当地人,”马利绍娃女士说,“他问我:‘谁是卡夫卡?他是美国人吗?我只看到美国的游客穿印有卡夫卡的T恤衫。’”

临别之际,马利绍娃女士从一个塑料盒子里取出一本书。那是第一版的《变形记》。在封面图上,卧室门正开着,一个男人眼睛望向别处,惊恐地捂住脸。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