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语的复兴

作者:爱新闻 韩迦祺拉丁语的复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8 14:30:12

拉丁语的复兴

为何一种死语言(dead language)会再次流行起来?

去年,英国畅销书市场出现了一颗意外之星:一本能让读者轻松掌握拉丁语语法的书,作者是一位名叫哈利·芒特(Harry Mount)的伦敦记者。英版的书名是《Amo, Amas, Amat ... and All That》,用了初级拉丁课本中最先学到的动词amare(爱)的变位——amo(我爱)、amas(你爱)和amat(他爱)。美版的书名则是《Carpe Diem》(把握现在,及时行乐)。“Carpe Diem”源自贺拉斯(Horace)《颂歌·卷一·十一》(Odes 1. 11),诗人在诗中提倡及时行乐(浊酒两杯,一饮而尽),因为时间不停流逝,未来不可预知。但是在美国文化中,这个短语已被赋予新含义——在电影《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中,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有段著名的演讲,将抓住时间与自我的实现和美国梦的实现联系在了一起。

英美两版书名的不同,展示给我们的是拉丁语在英美两国中文化中的地位差异。大部分受过教育的英国人似乎都应该或多或少会一点“学校教的”拉丁语。“学校教的”是指,在英国教育体系中,通常只有那些上过贵族学校(通常是男校)的人才懂拉丁语。英国的公立学校很少教拉丁语。因此,在英国,懂拉丁语便意味着良好的出身——这正是芒特写这本书想要打破,或者至少撼动一下的社会定式。如此看来,将学习拉丁语从社会等级问题中解放出来的时代已经到来。

对芒特来说,学习拉丁语最大的危险是,会有被已掌握拉丁语的人群贬低,甚至贴上卑鄙小人标签的可能——正如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所说的那样,“一本正经、难以取悦、傲慢自负又循规蹈矩,妄图让自己看上去是社会地位更高的人”。英国上层阶级秉持着一种庸俗的观点,他们认为知识渊博会使人不体面,他们尤其对一些深奥或需经过努力才能获得的知识很是排斥。(我在牛津大学读本科时,座右铭是“自然而然的优越感”(effortless superiority)。你得让自己看起来对所学的知识没付出太多努力,也不太感兴趣,除非你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威胁”、“卑鄙小人”或者“女孩儿”。)像其他新的英国上层社会人士一样,芒特很有自尊,希望能避开旧的社会等级体系,因此转而在快乐中学习。他想让学习拉丁语变得有意思——就像享用“开心果冰淇淋和一杯普罗塞克葡萄酒”一样有趣——不像介绍威尼斯游的《蓝色指南》(Blue Guide),用他自己的话是“400万个丁托列托(Tintoretto)”。

书中讲到的轶事——展现出的可能是没我们想象中那么新的新英国——30岁的芒特,完美再现了1960年甚至是1930年英国公立学校里老师的样子。全书在讲解基础拉丁语的主线里穿插着学校老师的奇闻轶事、蒙提·派森(Monty Python)、佩勒姆·G·伍德豪斯(P.G. Wodehouse)、多立克(Doric)与艾奥尼克柱式(Ionic columns)的差别,以及芒特待过的预科学校和温切斯特公学(Winchester)里老师的故事。不时出现的题外话(卡米拉·帕克-鲍尔斯(Camilla Parker-Bowles)的恋爱史、唐娜·塔特(Donna Tartt)的《校园秘史》(Secret History)以及“贝克汉姆”(Beckham)和“朱丽小姐”(Miss Jolie)样式的拉丁语文身)也能显示出作者的良好教养。学习拉丁语的快乐似乎总能使人回想起旧时的第五大道——装饰并不特别讲究,但也是相当讲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