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杰出的医生,也可以成为优秀的作家,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就是这样的双面手。他善于观察,思维缜密,悲天悯人,富有洞见,对大脑的种种奥秘与人类的身心互动抱着极大兴趣。这些品质,令他在医界与文坛都颇有建树。
2001年时的奥利弗·萨克斯(图片来源:安德莉亚·莫辛/纽约时报)
这位博学之人,却在去年悄然离世,享年82岁。萨克斯深受人文主义熏陶,创作题材广泛。无论是对病人的关心,对化学的热爱,抑或对音乐的痴迷,他的文字总能跨越学科界限,揭示出生活中晦涩而奇妙的联系。在他的笔下,科学与艺术,生理与心智,造化的洗练之美与想象的无限魅力,万事万物皆有联系。
他曾在文章中引过亚·罗·卢里亚(A.R.Luria)(注:卢里亚是苏联著名作家与神经心理学家,同时也是萨克斯的导师)的一句话,叫“科学即诗艺”。
萨克斯从医多年,并执教于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在《睡人》(Awakenings)、《错把妻子当帽子》(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火星上的人类学家》(An Anthropologist on Mars)等作品中,他为读者打开了奇特的医患世界。患有严重失忆症的病人,完全没有“过去”的概念。即便当下之事,两三分钟后就被忘到了九霄云外,三十年的生活更似一张白纸。一对天才双胞胎,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数学才能却煞是惊人,能轻松记住300个数位,连20个数位的质数也能倒背如流。还有这样一位盲诗人,脑中幻觉迷离诡谲,层出不穷(在萨克斯看来,这更像一种天赋)。他有时看见金色大马拉着蔚蓝的马车,载着送奶工匆匆而过,有时则目睹脚踩鞋履的鸟儿成群飞过,化身为身着中世纪服饰的男男女女。书中的故事古怪离奇,游心骇耳,颇有博尔赫斯(Borges)或卡尔维诺(Calvino)的文韵。
萨克斯描写这些奇人奇事,并非只为吸人眼球。他与另一位医学作家契诃夫(Chekov)一样,旨在刻画真实可感的人物,以展现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洞见。患者的精神疾病会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处世之道,甚至是心智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了萨克斯写作的焦点。他的故事脱胎于日常案例,情节靡细,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有弗洛伊德(Freud)和卢里亚的影子。病患的经历不再只是特例,而成为了人类的共同经验,体现了生命的偶然与无常。
通过各类案例,萨克斯试图从情感、玄学甚至生理学角度分析病症。病患深受恶疾之苦,难免会变得孤独自闭,但其中不少人能屈能伸,并未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化“弱点”为优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在《火星上的人类学家》中,萨克斯确实一语道破,疾病“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反而能激发潜能,推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疾病中能开出生命的奇迹之花”。比如,智商低于常人的年轻女子却能学会30多种语言的咏叹调。罹患图氏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的加拿大医生能够熟练地完成复杂手术,接连几小时竟不曾发病。萨克斯还写道,一些学者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和梵高(van Gogh)患有短时性癫痫,巴托克(Bartok)(注:著名作曲家,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和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可能有自闭症,而莫扎特(Mozart)和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则得过图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