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骸人生——评伍绮诗《无声告白》

作者:爱新闻 郭汪韬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20 15:58:54
残骸人生——评伍绮诗《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作者伍绮诗(图片来源:凯文·戴)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Celeste Ng)的处女作《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兼具文学性与悬疑性。小说开门见山,将悚人元素统统抛出:神秘大湖、失踪少女与最后见过她却三缄其口的当地坏小子。故事发生在1977年俄亥俄州的一座安静小镇,居民是清一色的美国人,彼此熟识,生平头一遭卷入了一场神秘事件。

小说背景似乎司空见惯,铺陈发展却出人意料,连失踪少女的形象也与先前大不相同。可以说,《无声告白》展现了美国小说新的可能性。

失踪少女名叫莉迪亚·李(Lydia Lee),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父亲是华人,母亲是白人。三个孩子中,莉迪亚最有母亲的影子,皮肤白皙,双目湛蓝,像极了电影明星。她做事认真,干劲十足,为人友善,负责可靠,怎么看都不可能离家出走。

莉迪亚究竟去了哪里?她到底是死是活?这些疑问已吊不起读者胃口,因为书中第一页早已点破,莉迪亚死了,尸体横陈湖底。于是,情节围绕警方在李家的调查展开。面对一系列问话——她在学校表现如何?她有哪些好友?她生前是否沮丧过?她是否想过自残?——莉迪亚的父母与兄妹竟无法坦诚回答。悬疑点来了,他们为何要欺瞒警方,甚至蒙骗彼此?失踪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说到“悬疑”这个词,你或许会哑然失笑。但伍绮诗笔力出众,真正做到了悬疑与纯文学的跨界,作品既扣人心弦,又意义深远。家庭成员间的积怨,经她拆解,构筑成了四条棘手的情节分线,串起人物各自的秘密。比如,母亲玛丽琳(Marilyn)每年会送莉迪亚一个日记本,希望女儿能记点什么。莉迪亚失踪后,母亲翻开女儿十多年来的日记,大为吃惊:

“她伸出一根手指,把最后一本日记抠出来,封面上写着1977。她想,这能告诉她真相,告诉她莉迪亚不可能再说出来的每一件事,她见过的每一个人,她为什么要对他们说谎,还有为什么会沉在湖底。”

“日记本的钥匙不见了,但玛丽琳把圆珠笔尖塞进锁扣,撬开了薄弱的锁片。第一页,四月十日,空白。她翻到五月二日那页,莉迪亚正是那天晚上失踪的,空白。五月一日,空白。整个四月什么都没记,三月也没有。每一页都是空白。她打开1976、1975、1974年的三本日记,也是空空如也。她拿出最头上的一本——1966年那本,发现上面同样一个字都没有。什么都没留下,没有她想要的解释。”

莉迪亚到底埋藏了什么秘密?这才是真正的谜题。直至文中,父亲詹姆斯(James)看到有关女儿死亡的报道,读者才略知一二:“她就是就读米德伍德高中的两位来自的东方学生之一—另一位是她的哥哥内森——李在学校里非常显眼,然而,似乎很少有人了解她。”(注:小说选段均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无声告白》一书,作者伍绮诗,译者孙璐。)

由此,詹姆斯方才意识到,在小镇居民眼中,李家活脱脱就是跨种族婚姻的试验品,他的子女虽是第三代美籍华裔,却依然被视为移民,来自另一片与美利坚同名的遥远异土。

《无声告白》文分两线,一条是家人的猜测,一条是莉迪亚的自述。随后,女孩失踪与死亡的真相终于大白,小说结局,振聋发聩。伍绮诗以深沉饱满的文笔,描绘了一个在历史洪流中企图立身的家庭,与一名为融入社会而竭尽全力的年轻女孩。说到底,小说揭示了人生的重担,因与众不同而承受的重担,稍不留意,便是粉身碎骨。

注:《无声告白》伍绮诗著,孙璐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原文选自:纽约时报

译者:爱新闻 郭汪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