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尼穆斯·波希画笔下的地狱,如今变成了什么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03 18:00:22

希罗尼穆斯·波希画笔下的地狱,如今变成了什么样?

波希名作《最后的审判》中的一部分

大卫·鲍伊为专辑《黑星》创作的恐怖短片、迈克尔·杰克逊专辑《危险》的封面,还有吉列尔莫·德尔·托罗的《地狱男爵》,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借鉴了中世纪画家希罗尼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创作。波希的艺术理念与最近复苏的流行文化一致,并且使得最近的流行元素,如打底裤、马丁靴和滑板变得更加美观。金属乐队、玛丽莲·曼森、电视剧《地狱恶魔》以及像《寂静岭》这样的流行恐怖片都与波希的描绘相符,特别是他对于地狱的描绘,变幻莫测,风格迥异。

波希对地狱的描绘,首先出现在15世纪晚期的画布上,作为西方艺术中最著名的地狱景象,不仅被学者熟知,也同样被公众所熟知——最早表现在《最后的审判》中,后来在《人间乐园》的恐怖场景中进一步加强。波希描绘的地狱景象与和他同时期的波提切利和汉斯·梅姆林的作品有所不同,他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史课堂或博物馆里的描绘。或许,他与其同时期的艺术家风格都不尽相同,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在内。他所描绘的恐怖景象不仅在流行文化中深入人心,而且也加深了西方人对于地狱的概念,越发认为地狱就是一个进行严刑拷打、充满怪物并遭受无休止痛苦的地方。

要想知道为什么波希对于地狱的描绘如此具有影响力,就不得不回顾一下最初刺激他创作这些意象的原因。他生于1450年,后来将名字改为希罗尼穆斯·波希,以此将自己与家中的其他画家成员区分开。他恰巧出生在航海时代,当时西方的欧洲开始了世界的全球定位,基督徒正经历一场热切期待的新教变革运动。文史学教授乔斯·蔲得维奇发起了波希研究与保护项目,他曾说早期的变革呼吁基督徒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非依赖于教堂的严格规定。他说:“每一个人,其一生都是在善良与邪恶之间不断地做出选择。”

由于受独立的新思潮的影响,波希决定改变《圣经》中对地狱的描绘,不再强调火刑和毁灭,而是创造了一种怪异的地狱景象,更加像一个战场。他创造了多种意象:挥舞着剑的狮头怪物,半阴半阳的鸟人,嘴里一直在吐骰子;女人被狗欺凌,一群男人被恶魔强暴。与执着的圣奥古斯丁一样,波希认为地狱是惩罚人类终极罪恶的地方:人间乐趣的附属品。波希还是修道院杰出兄弟会团体的一名宗教秩序成员,他认为地狱是与精神世界永远分离的物质世界。这一观点主要是想说明,地狱是一个无法想象的肮脏之地,所以那里的人们敬畏上帝且按照福音书中的规定生活。《人间乐园》(三连画)中是这样展现的:左幅画中描绘了基督教中的天堂、亚当和夏娃与许多奇幻生物;之后,中幅描绘了人间乐园的景象;最终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的自私,被逐出天堂。

对于其他一些艺术家来说,他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波希作品里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权利象征。1562年,也就是在波希死后的近50年,文艺复兴大师皮耶特·布鲁盖尔创作了《反叛天使的堕落》,展现了一场斩首的战斗以及涂抹着粪便和血液的怪物。他的同伴们称他为“第二个波希”。布鲁盖尔还画了《死神的胜利》,如今挂在马德里普拉多的博物馆里,在波希的《人间乐园》的正对面,画中描绘了一幅虚无的人间地狱的景象。这两位艺术家的大作都曾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所收藏,他被画中对于人与动物之间转变的描绘所吸引。

如今,人们认为波希对于地狱的表达都与宗教和世俗有关。然而对于基督徒来说,他们却反感这种提醒方式,因为他们不想解释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想承担那种潜在的后果。对于无宗教信仰者来说,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这类人大概占了美国人口的23%。他们认为,可以把地狱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比喻,以约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依照法度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波希对于痛苦的极端描述比人类从圣经时代经历的恐怖更进了一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