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简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8 16:29:56

美墨战争

愤怒的参议员威胁纽金特,如果他刊登出来,就让他吃一个月的牢饭。不过牢狱之苦总算没有白受,后来纽金特晋升成为了该报的编辑。

苏塞克斯大学新闻学院的讲师、曾经的调查记者保罗·莱仕玛(PaulLashmar)说,纽金特开创的先河延续至今。他说,那些手握秘密的记者有时面临着坐牢或更恐怖的威胁。即便如此,他们至少会在业内声名鹊起,往往还会获得晋升或加薪的奖励。

“我们在酒吧里一泡就是很长时间,目的是发展眼线,”莱仕玛伤感地说,“眼线可能是警察,公务员,或者是某公司会计部的员工……他们会寄信给你,这是爆料的好办法。”

莱仕玛认为,监控技术的出现导致爆料行为少了很多。任何一个有手机的人都能被追踪,谁都可能被闭路监控捕捉行踪。他发现公务员尤其提防记者,唯恐自己有什么不当言行会曝光出来。

现在,取代旧式黄信封的是大规模泄密。早前窃取关于越南战争的美国五角大楼文件,只能通过手动一张一张地拍下来。现在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能把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的全部档案下载到记忆棒里。

泄密简史

战地记者希瑟·布鲁克(Heather Brooke)手握大量机密,她相信这种新型大规模数字窃密手段会流行起来。

“数字信息是难守易攻的。”她说。

布鲁克认为,那些存储数字信息的人如果发现信息流传出去了,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如今每个人都想尽可能把所有数据都永久保留下来,就像把蜂蜜贮存在罐子里一样。这个蜜罐吸引着黑客、心存不满的员工和想要泄密的人。”

我们早已不再身处一封信就引发一国动荡的斯巴达了。但是不对等关系依旧存在,甚至还有所升级。信息就是力量。到了21世纪初,信息已经无处不在。从美国军队二等兵切尔西·曼宁(Chelsea Manning)到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我们看到太多地位低下的人窃密、泄密,使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声誉受损。

现在看来,泄密比利剑更有威力。

译者:金芊芊 编辑:钦君

泄密简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