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致命玩笑》:堕入黑暗的超级英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14 16:43:36
分享

《蝙蝠侠:致命玩笑》:堕入黑暗的超级英雄

电影《蝙蝠侠:致命玩笑》改编自1988年的同名漫画小说。该漫画小说的暗黑风格令人记忆犹新。

电影《蝙蝠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于7月25日登陆美国各大影院,仅两天后其电影DVD发行。乍看上去,这样一部情节丰富的动画电影本应该像是轻松的午后电视节目,但实际上这部电影限制未成年人观看。《致命玩笑》讲述了蝙蝠侠的头号死敌“小丑”的来历,深入探讨隐藏在人物背后的精神病态。故事取材于1986至1988年间由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和阿兰·摩尔(Alan Moore)创作的漫画小说。他们两人都将超级英雄的故事黑暗化,使其仅面向成人阅读。

这一黑暗化的创作风格很快融入他们的作品中。在那些广受好评的漫画小说里,阴郁气息从未消散。像米勒1986年创作的《黑暗骑士归来》(The Dark Knight Returns)和1987年的《蝙蝠侠:元年》(Batman: Year One),以及摩尔1987年创作的《守望者》(Watchmen)和1988年的《蝙蝠侠:致命玩笑》都是如此。创作者们重新将身着紧身衣的超级英雄们塑造为暴力治安者,让他们委身于如同冷战时期的压抑环境。最近,吉特·黑尔(Jeet Heer)在为《新共和杂志》(The New Republic)撰写的一篇短文中提到:“虽然米勒和摩尔为使故事饱满,有时会在创作中加入拷打和强暴这种暴力露骨的画面,但他们对超级英雄故事的发展功不可没。”

但如果你认为深思熟虑的摩尔与保守反动的米勒紧密相关,那就大错特错了。摩尔在他的经典之作《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中描写了一场占领运动,以此警告“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他曾将《沼泽怪物》(Swamp Thing)这部被冷眼相待的恐怖漫画打造为对“里根主义”(Reaganism)的反抗。他甚至还在1988年出版作品《疯狂的爱》(Mad Love),用漫画的形式抗议英国立法对同性恋的排斥。对比摩尔的其他作品,《致命玩笑》的锐气有所消减。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受赞誉的漫画小说里的最后一本,它所展现的英雄本色一直影响着当今的超级英雄形象,为了迎合书迷的口味,他们变得厌恶女人,抱有虚无主义思想,具有施虐倾向。

***

布莱恩·伯兰德(Brian Bolland)在2008年版的后记中写道:“据我所知,《致命玩笑》并不是阿兰自己想出的,也不是他心甘情愿写下的。”这一爆料在意料之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漫画界最享有盛誉的编剧摩尔就一直在扩展身着紧身衣的传统英雄形象。他的12期系列漫画《守望者》(Watchmen)类型颇似《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将诸如黄金时代的政治宣传以及50年代的潜在恐慌等历史事件集合到了一起,同时颠覆了以往超级英雄的传统形象。故事接近尾声时,正在南极老巢的反派(他已经被英雄们逼上绝境,认定就是这些人坏了他的好事)说道:“我并不是坏人。你们认真考虑过吗?如果你们不插手,我愿意解释这一切。”因为是他已将纽约摧毁,而其他英雄对此一无所知。

在当今的超级英雄电影里,暴力随处可见,城市总是会被烧毁,民众们在纷乱中丧生。(《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就是最近一个极其糟糕的例子。)但在《守望者》的最后,美国的主要城市被摧毁这个剧情走向却恰到好处,因为前11期的故事已经让读者了解了这些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摩尔也就巧妙地保留了他们。此外,该漫画的插图作者戴夫·吉本斯(Dave Gibbons)打破了主流的九宫格模式,用整幅页面绘出尸横遍野的场景,不仅配合了内容的震撼力,画面传达出的信息也极具破坏力。

《致命玩笑》舍弃了这类巧妙的构想。蝙蝠侠的宿敌小丑在怀孕妻子丧生的当天,不幸掉进了纸牌公司旁化工厂装有化学试剂的大桶,从此毁容。(小丑解释说:“造成这一切的不过是糟糕的一天,这一天可以将一个精神健全的正常人逼向疯癫。”)故事采用双线平行叙述,讲述小丑过去的同时,也在描写他现在如何将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他开枪打伤蝙蝠女芭芭拉,并将她的父亲绑架,拿他全身赤裸瘫痪在地的女儿的照片嘲笑他。当他的编辑叫停这一段时,摩尔回复说:“哦好吧,那就改成打断腿。”后来摩尔也承认:“可能看到这一部分很多人都想掐死我,但实际上他们没这么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