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致命玩笑》:堕入黑暗的超级英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14 16:43:36
分享

创作出《致命玩笑》等黑暗系佳作的作者居然第一个反对这类作品。

从《再生侠》(Spawn)到《海扁王》(Kick-Ass),再到《致命玩笑》这样的黑暗系作品,你可以在当代漫画和电影中轻易找到虚无主义的蛛丝马迹。这种虚无主义相当于低级的尼采哲学,这种入门哲学很容易吸引青少年的关注,无论蝙蝠侠最后赢得市民尊重并恢复社会秩序与否都无关紧要,真正吸引人们的还是小丑这一角色,不管是在伯兰德的画笔下,还是由希斯·莱杰(Heath Ledger)演绎。摩尔之后,小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是道德相对主义的化身,代表了一种纯粹的混乱。911事件之后,小丑更成为了一种精神鸦片。奥罗拉枪击案之后,斯蒂芬·梅特卡夫(Stephen Metcalf)指出,像小丑这样的“魅力型反派”角色已经让美国文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对于伯兰德来说,《致命玩笑》不过是匆忙赶出的一个系列插图,其中包括了一张肖像封面,上面画的是小丑举着相机,像是要给读者拍照的特写。这也暗示读者相当于在扮演故事里被他打伤致残之后赤裸在地的蝙蝠女芭芭拉。

这种画作按理说应该被打入冷宫,就像《疤面煞星》(Scarface)和《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的海报那样。然而,《致命玩笑》却获得了行业奖项,受到各界推崇。蒂姆·波顿(Tim Burton)和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拍摄的电影版小丑分别由尼科尔森和莱杰饰演,他们将摩尔笔下这一人物鲜活演绎出来。波顿说:“我喜欢《致命玩笑》,它是我的心头最爱,也是我第一部喜欢上的漫画。”

但在阅读每一格漫画时,无声的对话框所传递的紧迫感会压抑在人们心头,令人几近崩溃。摩尔自己也难以突破这种束缚,他最终否定了《致命玩笑》这个故事。2000年,摩尔对巴里·卡瓦纳(Barry Kavanagh)说:“布莱恩(伯兰德)在绘画上做得很好,但我觉得《致命玩笑》还是不够成功,因为这个故事不是非常有趣。”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摩尔就在制作面向成年读者发行的漫画小说,它们的故事错综复杂,但不涉及超级英雄。他研究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探索了有关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和王室家族的阴谋论。他还安排爱丽丝、温迪和多萝西(分别出自《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和《绿野仙踪》)这些人物于一战烽火正酣时在一家奥地利旅馆相见,由此创作了一部宏大却又颇具争议的情色作品。后来他回归英雄的创作,想要塑造更多像汤姆·斯特朗(Tom Strong)这样的零属性英雄,因为这种英雄的出现为漫画界的黄金时代增添了温暖。摩尔再一次尝试创新,“少儿读物”已不再是漫画内容发展的绊脚石。

但摩尔对《致命玩笑》的否定并未影响到它的人气。300多家影院为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将放映期延长了两天,共增加1000场次。同时,同名漫画小说迎来第二春,其二十周年版本囊括了序言、后记、手稿和其他专业点评。现实也算是开了个玩笑:创作出《致命玩笑》等黑暗系佳作的作者居然第一个反对这类作品,并且在数十年前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样看来,将超级英雄黑暗化的先行者其实也可以说是英雄故事里的超级反派吧。

译者:刘佳丽

编辑:钦君

原文选自:大西洋月刊

《蝙蝠侠:致命玩笑》:堕入黑暗的超级英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