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中的隐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18 09:56:52
儿童读物中的隐喻
 

大人经常会从儿童读物里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读——可他们真的懂吗?赫芙齐芭·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深入探究了弗洛伊德和童话故事。

儿时,我最喜爱的图书多以食物为主题,其中一本尤为特别,讲述男孩为拯救当地一家汉堡店,变身成美食侦探寻找失传已久的食物配方。

那本书我早就弄丢了,连书名都忘了,后来我在爱丁堡采访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时又找回了自己的童年记忆。他是销量百万图书——《第一女子侦探所》丛书(The No 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series)的作者,但他早年曾出版过一些儿童读物,其中一本便是他书架上的《完美汉堡》(The Perfect Hamburger)。

那正是我要找的书。只可惜,它并不真正属于我。虽然汉堡包的确能满足口腹之欲,但我现在终于明白,《完美汉堡》实际上反映了大公司贪得无厌、小企业被迫与大连锁公司竞争的现象。

成年人重温儿童读物会产生许多奇妙有趣的解读,有些甚至荒诞古怪。瑟斯博士(Dr Seuss)的《圣诞怪杰》(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是怎样从消费主义寓言中脱颖而出的?为什么刘易斯(CS Lewis)的《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明明是对基督教神学捕风捉影的再创造,但却并不易察觉?

类似的深度解读让儿童读物不再单纯。例如,帕丁顿熊(the Paddington Bear)童话丛书被解读为移民故事,大象巴巴(Babar the Elephant)变成支持法兰西殖民主义。《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Wonderland adventures)的隐含主题已十分广泛,从对数理逻辑的赞歌到对玫瑰战争或贩毒活动的讽刺,花样百出。《勇敢的小火车》(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又怎样了呢?您也许知道它讲述了小火车乐观进取、勤奋能干的故事,但您可能还不知道它被诠释为女权励志故事。(主角“小火车”是一辆女性火车。当她抛锚时,只有另一辆女性火车会停下来帮忙。)至于《绿野仙踪》(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它被认为是对19世纪末美国货币政策所起争论的讽喻,不足为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