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解密》为什么这么红

2016-11-10 11:21:47

除去演员本身的“小鲜肉”形象外,《解密》也十分注重对服装、化妆等人物造型的处理。恰当的服装造型在衬托、表现偶像身体美感的同时,也辅助表现了全剧青春化的视觉审美风格。剧中由陈学冬扮演的容金珍在解开紫密前大都身着休闲装,营造出一种青涩的学生感;而当他经历过与敌特的残酷斗争终于解开紫密后,服装选择大都为衬衣或军装,造型上则留起了胡须,转而展现出成熟稳重。此外,剧中的郑当、赵棋荣、翟莉等其它演员人物的发展造型也都展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多种风格的时装样式并存,不仅增添了服装造型的视觉观赏性,也调和了观众对不同风格造型的观赏口味。

《解密》原作者麦家曾提到他看过的一篇以二战为背景的小说,故事中写道‘中途岛上腾起一架喷气式飞机’,而当时喷气式飞机尚在研发之中。随后他感慨到“这种错误像饭碗里的一只苍蝇,会让你对整碗饭都不信任,倒胃口。我们常说‘真善美’,失去了真,一切都无从谈起。真是建立常识基础上的。”显然,真实感是小说《解密》所强调的重要创作原则。而电视剧《解密》也明显忠于小说的这一创作原则,力求真实的还原小说中那个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生活场景与社会环境。

为了更好的配合了该剧的背景设定,该剧将拍摄取景地点设在四川大邑,选择了保存完好的四五十年代建筑群。剧中还原了军装、电报机、计算机等道具装备,重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特殊时期的苏式军事风格,从而突出画面风格的真实感。

三、热门IP粉丝经济

谍战剧《解密》为什么这么红

在新时期掀起的这股谍战作品创作风潮里,有学者认为“热播的谍战剧在大批量的大众化生产中呈现出可喜的细分趋势,一部分源于红色经典的重拍,如《保密局的枪声》、《羊城暗哨》、《冰山上的来客》等;另一部分则改编自畅销文学作品,《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暗算》等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无论红色经典重拍改编或是根据畅销文学作品改编,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广泛的受众基础,这也成为这些影视作品搬上荧幕时能迅速引起关注的重要依托。

《解密》一剧改编自麦家于2002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该作品历经11年的创作,出版后斩获第6届中国国家图书奖,并获第8届矛盾文学奖提名。此后《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成为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一度创造中国文学作品销售的最好成绩。“国际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周刊》、《纽约时报》等对其进行了长篇大幅的报道。《解密》在国际上刮起了一股‘麦旋风’。”

由此看来,《解密》一剧本身就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具备扩大市场价值的潜力,这种由畅销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模式也与当前影视行业热门的IP环境不谋而合。按照洛朗·克勒通对影视经济的解释,“在艺术领域中,经济脆弱性的原因首先是大众接受的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文化产业普遍具有这一特征。”而将原本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畅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就是通过对用户群的一次迁移从而降低了“不确定性”。这种对优质IP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借助粉丝围观为收视提供一定保障;另一方面则利于激励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较高的创作投入打造高质量影视作品,再通过优质影视作品赢得良好口碑。

诚然,优质IP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重要筹码,但IP也绝不是市场的灵丹妙药。回顾近期轮番上演的众多IP剧,大都充斥着性早熟、毒品、暴露等元素,作品质量、内容安排都显得极不成熟。这种野蛮生长状态下的IP产品,“将会成为生产低俗化审美的新途径,会使真正的艺术走向死亡,会使中国的大众艺术逐渐演变成一种空心的文化黑洞,吞没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精神指向并扭曲人们的审美判断力。”

在《解密》中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这样的改变,它的特殊,不仅在于题材的神秘与叙事的精巧,更在于剧中所展现的价值理念与精神信仰。一部作品能深入人心,必然拥有崇高的理想与人性的光芒,否则便会丧失超拔力量与庄重品格,变成粗制滥造的娱乐品。

四、结语

谍战剧《解密》为什么这么红

《解密》显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一方面,它通过贴近年轻人的创作手法,让更多青年观众在观剧的同时,主动接受作品中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剧中人物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与家国情怀,使作品能够获得中国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最后,其对崇高文学品格的重现与对人性价值的弘扬,让《解密》跨越了固有的文化边界,展开了与世界的对话。无疑,这在谍战剧乃至国产剧中,都是罕见的。(范志忠、仇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