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英语化现象:外语中的“真假美猴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1-21 17:16:39

潜在的危险

以的例子十分有意思——但对于一些人而言,英语词汇潜移默化地进入其他语言却是件严肃且令人担忧的事——这些词是否还是仍然与在英语里的用法一致。法兰西学术院(Académie Française)是法国研究公众生活的重要机构,是法语的官方权威机构,同时也监督法语的滥用行为。对于法语中本就有很恰当的词汇、却出现了英语化的词语时,该机构会警告甚至禁止该“舶来词”的使用。最近该机构就在其官方网站称,要求谨慎使用“fan zone”(兴趣地带)和“listing”(上市/名录),却接纳了“skyscraper”(摩天大楼)和“Browning”(勃朗宁手枪)两个来源于英语的词成为正式的法语词汇。

德国语言协会同样反对英语词汇在德语中出现。该协会的奥利弗·拜耳(Oliver Baer)将其称之为“毫无必要的外来语言”(needlessly flooding the language)。他坦言,德语中的借用词(loanwords)总量相对较小,不过,他依然担忧。“有人或许会说,没关系,这些词少到可以忽略。可是,另一方面,你会发现,人们在日常口语中使用30%到40%的英语化词汇。这样看来这个论断十分荒谬,这一现象令人难堪,并且贻害无穷。”德国语言协会为了阻止这些词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在线工具,供人们查找可供替换的德语词汇。该工具就会建议你把“Funsports”换成“Erlebnissports”。

伪英语化现象:外语中的“真假美猴王”

在德语中指老爷车(图源:Alamy)

不过,要是这些所谓的“英语词”根本不存在于英语之中,是不是就没有关系呢?拜耳认为并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大多数人根本没意识到哪些词是伪英语化现象而哪些不是,可知道的人都觉得很难堪。”比如德国人都叫老爷车“Oldtimer”。拜耳认为这太糟糕了:“人们区分不出来这是不是舶来品,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英语里根本不会'old timer'这个词。”

有人会嘲笑外国人用内些不地道、甚至有点搞笑的英语词,但许多说英语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反过来,英语之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呢?霍华德·莫斯指出,“如果你在意大利要一杯‘latte’(拿铁咖啡)是什么意思,你点的其实是一杯牛奶。”同样的,“panini”在意大利的意思是热三明治,单数形式是“panino”。那么,如果有人要两个帕尼尼,却用的“‘two paninis please”,那在意大利人眼中也很滑稽。美国人把主菜叫做“entrée”,同法语中的“l’entrée”一样,可殊不知,在法语中这是前菜的意思。英国人听到黄色笑话(risqué joke)是会用“ooh la la”来回应,可在法语中,“risqué”并没有轻浮的意思,而是“risked”(冒风险),作动词;而“oh là là”在法语中含义有很多,可以表示惊叹“天呐”或是“我的妈呀”,但都没有性暗示。法语中也不存在这一双关。

英语母语者通常并不知道,也并不太关注英语从何而来。当全世界都在效仿学习英语时,英语国家的人容易思想懈怠下来。事实上,我们都在向彼此学习、借用、糅杂和组合,然后将这些词为我们自己所用,即便用法甚至是错误的。语言本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原文选自:BBC

(编译:石家麒  编辑:王旭泉)

伪英语化现象:外语中的“真假美猴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