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银幕进化史:变的可不只是体型

作者:马泽望 来源:信息时报
2017-03-27 09:37:14

金刚银幕进化史:变的可不只是体型

自从梅里安断了要抓只真猩猩来演电影的念头之后,“金刚”这只影史最著名的怪兽从1933年到今天8次登上大银幕大打出手,都是靠电影特效技术工作者们用各种方法来实现。而8部电影中,抛开一些跟风之作和乏善可陈的电影之外,值得说的也就1933年版《金刚》、日本特摄片时代的两部、1976年版以及2005年彼得·杰克逊版和如今这版。

4个模型撑起了初代《金刚》

没错,电影特效技术确实是越来越发展,但别以为1933年版《金刚》中用的特效是最粗糙的。事实上,创造了定个动画技术的威利斯,为了让金刚出现在大银幕上,做了4个不同大小和材质的金刚模型。

两个是18英尺(约5.5米)高的金刚模型,威利斯用铝做了金刚的骨架,用泡沫橡胶、乳胶做了金刚的肌肉,用兔毛做了金刚的毛发,两只眼睛用玻璃制作。这两只金刚模型用于片中丛林背景故事的拍摄。

一个是24英尺(约7.3米)高的金刚模型,制作的材料与前面两只相同,用于金刚到纽约后的戏份,因为《金刚》的导演梅里安和恩尼斯特认为,巨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要更突出巨兽身形之巨,让其在城市中与建筑物形成更强烈的对比。

最后一个金刚模型是小的,但制作材料由铝换成了铅。这个模型用于最后金刚在帝国大厦顶部大战并摔倒的场面。模型缩小也是为了照顾金刚和帝国大厦微缩模型的比例,而材料换成更沉的铅,则是为了让金刚大战以及摔倒时更能显出重量感。

这4个模型在有着高温强光的摄影棚中拍摄时经常会出现状况,乳胶之类的融化也是经常的事情,但威利斯都能及时补救,最终让金刚这只影史最著名巨兽在银幕上诞生,并让1933年的第一部《金刚》成为电影界的文化瑰宝之一。

这4个模型,目前还有两个完整保存下来,一个18英尺的模型在资深电影人鲍勃·伯恩斯手上,目前存放在鲍勃位于纽约的个人收藏品展览馆。另一个则在2009年公开拍卖,最后售出20万美元,目前放在佳士得伦敦展览馆。

钱不够,就让人扮金刚吧!

第二部金刚电影在1933年尾上映的,叫《金刚之子》,这部讲述金刚遗留在骷髅岛的儿子小金刚各种卖萌的跟风之作,除了留下小金刚“萌萌哒”形象之外,没有多少令人记住的内容。金刚再度获得观众注意,是在1962年,因为它跑到日本,与日本著名怪兽哥斯拉,在银幕上来了一场大(相)战(扑),这部电影就叫《金刚大战哥斯拉》。

日本特摄片名导本多猪四郎拍了两部票房和口碑都很好的奥特曼打哥斯拉电影之后,想着拍《竹取物语》这种名著来证明自己驾驭古典题材电影的才华。然而,当时在美国推销他的“金刚大战科学怪人”概念的威利斯·奥布莱恩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一项目经制片人约翰·贝克几度运作,最后居然被日本东宝公司相中,然后科学怪人被换成日本的哥斯拉……而从小喜欢金刚这一银幕形象的本多猪四郎看到剧本后,毅然搁置《竹取物语》,投入怪兽大战的怀抱。

《金刚大战哥斯拉》的诞生故事和梅里安、雷电华、环球影业等各方面关于金刚版权的纷争这里复杂到很难长话短说。总之,最终东宝给了雷电华20万美元版权费,同时给了500万日元让本多猪四郎拍这部电影。

本多猪四郎最初确实想让威利斯·奥布莱恩将定格动画技术用在《金刚大战哥斯拉》中,但他算了一下觉得预算不够,再加上他这部电影的定调是合家欢形态的,有着大量幽默的元素,所以他决定用特摄片方式来拍。金刚和哥斯拉两只著名的怪物,就交由被后人称为“特摄之神”的特效摄影师圆谷英二来负责,在他的指导下,两个演员穿上怪物装扮演怪兽,高野宏一扮演金刚,中岛春雄扮演哥斯拉。圆谷英二基本上让两位演员自由发挥,于是,他们将日本的相扑动作也运用到两只怪兽大战的场面,效果也是相当奇特。

虽然都是人扮的怪兽,但哥斯拉和金刚这两套怪兽装,摄制组也是有精心设计过。金刚的外套,第一版设计被嫌弃太肥太可爱,随后设计的版本中,他们让金刚的外形精壮起来,而且金刚的脸和手臂都可以拆卸,远景拍摄时用的手臂和近景拍摄的都不一样。此外,摄制组还做了一米高的金刚模型,用于拍摄一些特写镜头,而且还做了一只巨大的金刚手臂,用于拍摄金刚把女主角放在手掌的场面。

5年之后,东宝在金刚版权到期之际让本多猪四郎拍了部《金刚逃生》,这部电影很烂,而且片中出现的金刚机器人简直亮瞎观众双眼,如今看来有着非常强的娱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