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银幕进化史:变的可不只是体型

作者:马泽望 来源:信息时报
2017-03-27 09:37:14

悲剧的机械金刚到强大的动作捕捉

《金刚逃生》银幕上的机械金刚就是个玩笑,而到1976年美国版《金刚:传奇重生》时,片场里的机械金刚则是个悲剧!

当年拒绝了梅里安的派拉蒙影业在1976年推出《金刚:传奇重生》。约翰·吉勒明导演这部电影,杰夫·布里吉斯出演男主角,而《美国恐怖故事》中的“兰姨”杰西卡·兰格当时首度出演电影,出任女主角。这部打着1933年版正宗传人旗号的电影,运用了当时先进的“抠像技术”,可以将金刚和场景分开拍摄再合成在同一戏码中。而且对于金刚的塑造,片方请来特效化妆师瑞克·贝克和卡罗·兰姆博迪负责。

卡罗为电影只做了一个40英尺(约12.2米)、重6.5吨的的机械金刚!这只机械金刚外表用橡胶以及阿根廷马尾毛打造,机械金刚体内有3100英尺的水管和4500英尺的电线!这只机械金刚需要20个人操作,造价170万美元!然而,到电影即将开拍前,这只机械金刚都没法按预想的方式运作,甚至金刚的手臂部分都还没完工。制片人迪诺·德·劳伦蒂斯到片场看了这只东西后差点崩溃。这个悲剧的机械金刚最后在片中大概只出现了15秒。不过,其巨型机械手臂倒是和杰西卡·兰格演了一场对手戏。

该片金刚的大部分戏码还是由人扮演的。瑞克·贝克穿着他制作的金刚服装演戏。与日本特摄片相比,这版金刚外套高科技多了,外套里面还有着许多机关,一些动作和细微表情都由瑞克的助手们控制机关完成效果。再加上片方后期还采用一些动画技术调整,这部电影口碑虽不好,但金刚形象也算活灵活现。

1986年的《金刚续集》可能是被吐槽最多的金刚电影,无论是剧情还是技术都不值一提。直到2005年,彼得·杰克逊拍了《金刚》,才让这只影史巨兽重振雄风。

拍完《指环王》三部曲的杰克逊,拍摄的《金刚》剧情几乎复制1933年版,除了对一些人物和剧情进行更丰富的补充。杰克逊拍金刚再也不用模型,也不用人穿着猩猩外套演金刚。准确来说,还是需要人演金刚,但用的可是动作捕捉技术。这一如今视效大片中普遍用到的技术,估计很多影迷都知道运作方式了。当时安迪·瑟金斯负责为金刚做动作捕捉,维塔公司用动画做了金刚形象,这版金刚成为现代观众对这一巨兽的最深认识。

如今《金刚:骷髅岛》的金刚也是用动作捕捉技术打造,为这只金刚做动作捕捉表演的是两个演员,泰瑞·诺塔里负责金刚的身体动作,片中扮演大兵杰克·查普曼的托比·克贝尔同时为金刚的面部表情做动作捕捉,工业光魔负责该片的特效,效果比起12年前的《金刚》又好了很多。

文化与商业之外还有社会议题

毫无疑问,金刚从登上大银幕开始,所肩负的最大功能就是为片方赚大钱。但是,在每个年代,金刚的出现都带着符合当时社会的一些议题,有些议题,在现代人眼中还是很冒犯的,譬如种族歧视。没有多少证据证明梅里安当时创造金刚,是与1930年上映卖座电影《因纳吉》有关系,然而,不少人认为,当初雷电华的老板肯投钱拍《金刚》,也应该有从《因纳吉》得到一些信心。

《因纳吉》这部电影,讲的是一直猩猩强奸一个非洲裔女性,然后该女性生下一个半人半猩猩的孩子的故事。这部充满种族歧视的电影如今也是看不到了,但当年却在美国社会很受关注。1933年版《金刚》中,金刚单恋美女,而美女对这份爱的反应是惊恐尖叫的剧情,也被认为与当时观众的思想反应。

日本版的金刚电影,除了搞笑之外,还有传达出诸如环境保护、对核污染的恐惧等心态。而1976年版的《金刚》,杰西卡·兰格扮演的女主角有感受到金刚的爱意与善意,“不要嘲笑任何形式的爱”这种更为多元的思想也与当时社会思潮比较吻合。

到了2005年版《金刚》,金刚和娜奥米·沃茨扮演的女主角之间的互动则更多更有爱。《金刚:骷髅岛》中,则淡化了人兽关系,改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奉劝日益自大的人类,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在地球所处的位置。

小知识

金刚为什么叫金刚?

金刚(King Kong)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梅里安和雷电华老板塞兹尼克的结晶。梅里安个人偏好那些铿锵有力的单词,尤其是以字母K开头的。他在创作《金刚》故事时的一个灵感来源是科莫多龙,他也曾想到刚果抓一只猩猩,科莫多和刚果相结合,梅里安就想到了刚(Kong)这个名字。

《金刚》的剧本片名最初叫《野兽》,但塞兹尼克认为这片名太普通,于是梅里安就认为该把故事主角的名字“刚”拿来当片名,像《德古拉》《科学怪人》那样,而且《Kong》也符合他对单字片名的热爱。塞兹尼克和梅里安吵过,因为他认为单字片名好像是梅里安那些伪纪录片系列,像《草》那些,这对这部大片来说太不合适,于是他在“Kong”前面再加一个“King”。梅里安勉强接受这一片名,毕竟,比起塞兹尼克之前提议的“Kong: The Jungle King”(刚:丛林之王)之类的老土片名,好多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