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化”的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3-28 16:04:13

政治学者约瑟夫·奥弗顿(Joseph Overton)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构建了一个著名的政治理论“奥弗顿之窗”,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特定时期政治领域内更广泛的正常化概念。“奥弗顿之窗”理论适用于一些合乎当时政治动向且被选民接受的政策。这些政策通常在政治中处于中立,但也可以偏左或是偏右,偏向特定的政治家、政党、政策或是影响选民的事件。举个例子,据英国社会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在1987年,有22%的选民不同意政府加大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2009年,也就是金融危机第二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43%。

除了政治之外,单单是上个世纪,人们对于“正常”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的日常用语,到穿着打扮,再到工作和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变化。此外,人们的整体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以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接纳理解为例,据英国社会态度调查结果,2000年只有8%的员工认为有抑郁症的人跟没有抑郁症的人一样有可能升职。2015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上升到17%。在2000年,41%的受访者表示抑郁症患者不太可能有升职机会。但这个数字在2015年的时候下降到了35%。

随着时间的推进,文化正常化也以一种“类似于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有条不紊地进行。《非法休闲》(Illegal Leisure)的作者表示,年轻人和娱乐性毒品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本书中,研究者对年轻吸毒者进行了五年仔细的纵向研究,发现如今人们将吸食毒品(主要是大麻、麦角酸二乙基酰胺(迷幻剂)、安非他命和摇头丸)当作是休闲活动,而非叛逆的行为。他写道:“新一代的吸毒者不再被视为疯子或是坏人。可以这么说,在亚文化群体中,他们只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人。”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一个表面上看来很小的判断失误被正常化,结果却这个失误被放大,最后导致了一场大灾难。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仅仅在发射后的73秒就解体了,其中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空难中丧生。此前,专家已经警告过,一月份的佛罗里达州特别寒冷,温度在零度以下,挑战者号的O型环可能会出问题。但负责调查这起空难的特别委员会表示,专家的警告并没有引起重视。

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因曼(Richard Feynman)是调查这次爆炸事故的调查员,他表示技术人员在测试航天飞机的时候是这样想的,他们用之前受过侵蚀的O型环测试过,什么事故都没有发生,这表明“下次飞行的风险也不高,我们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因为上次成功了”。

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异常正常化”——相关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这些异常,他们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尽管这些异常明显是违反安全条例的。社会学家、《挑战号发射决策》(The Challenger Launch Decision)的作者戴安·沃恩(Diane Vaughan)表示,这种异常已然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

有时候,人们会有意识地操纵标准,转变态度以达到“正常化”的目标。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可能与社会对于有学习障碍的人的看法有关。

在此背景下,正常化的原则始创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959年,这个原则被写进了丹麦法律。法律规定,应保障有学习障碍的人尽可能与普通人享有一样的生活条件。

本特·尼耶博士(Dr Bengt Nirje)是最早倡导这个原则的人,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他致力于学习障碍者的正常化,当时的社会仍然在区别对待这类人。他的努力催生了许多改变,在世界范围内建构起了社会关怀,长期住院的情况不复存在——反过来,这同样改变了公众对于残障人士的看法。

这个理念被引进到美国,但数十年后,人们的态度才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改变。1974年,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举办的第二届唐氏综合症代表大会上,威廉·布朗斯顿(William Bronston)发表了讲话。布朗斯顿积极推动美国残疾人维权运动。他告诉观众,“那些患有精神障碍的人至今仍被视为是‘低等人类’、‘动物’、‘物品’或是‘植物人’”。他建议,可以用一些正面的用语,如“我们、我们的、我、正常、全部、好、大多数、聪明的、调整过的”等等,代替一些带侮辱性质的词语,如“他们、迟钝的、异类、少数……”,这样就可以达到“正常化”的目的。他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需要加强、改善或正常化人们的印象和期望,使用名字和标签的用意何在呢?”

在绿色环保领域,态度正常化被视为改变的一种有效途径。2011年,来自金斯顿商学院(Kingston Business School)的研究者撰写了一篇名为《让绿色变成常态》(Making green normal)的论文,他们建议将支持环保的行为定位成主流行为,而不是小众行为,另外,他们认为不可持续的非环保行为是异常行为。比起几十年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这可能并不是一种巧合,因为现在有很多广告鼓励人们回收利用资源,人们也更多地谈论环保行为。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的数据,比起1983-1984年的不足1%,2009-2010年英国有40%的家庭垃圾得到回收、堆肥或再利用。

有时,被形容为“正常”,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表现——甚至在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我们欢迎它,保护它,也被它俘虏。我们可能会担心一样事物被正常化了,而另一样事物可能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变得正常或是变得不正常。“正常”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该重视它。

 

原文选自:BBC

译者:陈燕丽 编辑:钦君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文谈”公众号:cdwent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