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机器翻译无法取代人工翻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5-12 15:10:42

经济学人:机器翻译无法取代人工翻译

马卡龙or马克龙?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导语讲的是什么,那么上述文本基本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是关于法国大选的,就会发现谷歌把“samples of the official results”(部分官方数据)翻成了“results of the truth”(事实的结果),而且把人名翻得很奇怪。 “Emmanuel Macron”(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翻成了“Macaron”(马卡龙),“François Fillon”(弗朗瓦索·菲永)翻成了“Peyon”(佩永)(在希伯来语中,P和F可以看作是同一个字母)。谷歌还很好笑地把“让-吕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的姓搞错了。“Me-”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of”(属于……的)。谷歌翻译没有“人味”,不知道梅朗雄先生是法国的一位政客。它只是接受过“训练”,根据先前学习的从希伯来语译成英语的大量文本输出了结果而已。

随着程序员们逐渐完善这个翻译系统,类似可预见的错误会越来越少。但是另一些错误可就让人有点费解了。用户们发现,用某些语言随意打一些字词,比如说泰语字词,谷歌就会冒出特别奇怪的超现实派“翻译”,比方说:

There are six sparks in the sky, each with six spheres. The sphere of the sphere is the sphere of the sphere. 天上有六团火花,每一团都有六个球体。球的势力范围就是范围里的球。

这也许要让一些后现代派诗人失业了,不过神经网络翻译系统短期内无法取代人工翻译。文学翻译需要译者能灵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化背景,这一点机器很难做到。而在科技、金融和法律这些重要领域,即使是小错误也是不能容忍的,但就算是最好的机器翻译系统也会出现大量错误。至少,人们还得在机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审校、编辑。

不过,对于世界各地充满好奇心的人们来说,在线翻译的确是件好事。很多人都想了解其他文化的读物和话题,但又没有时间去学太多新的语言。新一代翻译软件还在摸索之中,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却是指日可待的事。

原文选自:经济学人约翰逊专栏

(编译:张钰,编辑:钦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