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阿里巴巴向万达电影投资46.8亿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又和关联投资方向居然之家投资54.53亿元人民币,获得后者15%的股份;不仅如此,据报道称,阿里更是和饿了么签署了排他性协议,3个月内将按照95亿美元现金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过去一个月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总金额已超过700亿元人民币。为什么阿里巴巴对新零售如此着迷?到底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是否能成为未来商业新主流?在零售和零售之外的行业,我们又将如何捕捉到这场商业变革带来的红利?
在《新零售的未来》一书中,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深耕零售的资本企业家翁怡诺先生就替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他 从核心问题、发展趋势与商业逻辑几个角度,回归零售本质,剖析了零售企业成功的背后规律。湛庐君整理了他的这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新零售的本质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说过,在未来20年、30年,甚至50年,零售行业有三点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一是顾客喜欢低价的东西;
二是顾客喜欢送货速度更快;
三是顾客希望有更多更快的选择。
杰夫·贝佐斯
在明白了这三点本质之后,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零售行业投资都是围绕这三点进行的。根据杰夫·贝佐斯描述的零售要点,可以进一步归纳了零售业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供应链效率不断提升的商品经营。所以零售的核心要素有两个:
一是消费者需求始终变化;
二是供应链效率需要不断提升。
新零售其实并没有改变零售本质的要素,但有了更多的模式和技术创新,使得两大要素有了更紧密的对接,提供了更好的消费者体验。换句话说,新零售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了数据的翅膀,优化产业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种,重塑价值链,牵引消费升级,从而形成零售新业态。
新零售的4大商业逻辑
在理解新零售的本质之后,我们可以重新梳理新零售的商业逻辑。
重构人、货、场
新技术的出现是对“场”的重要改造,使得人和货之间的信息传递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零售是人找货,B2C电商则是货找人。
支付技术、大数据、新媒体营销技术等应用导致“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升了商品流通和需求满足效率。价值链从商品制造端转移到人这一端,导致商品更个性化和小众化。移动的场景塑造,使得商品和营销可以分离,特别适用于进行新品营销和数据测试。
精准零售的进化之路:从万货商店到每个人的商店
精准零售就是从单品经营到单客经营,提供满足每个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引发消费者内心强烈的惊喜和共鸣。场景也从单一场景变成丰富的多元场景,跨越地面店、网店,多面一体。过去的零售商并不了解消费者的准确信息,为了便于快速复制,连锁企业往往以标准化为主要逻辑,实行千店一面,品类逻辑也往往以精简为标准。精准零售的进化方向则是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目标,让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场景商店”,变成千人千面的终极消费场景。从时间维度看,现代商业的竞争是对消费者时间占据的竞争,打破常规时间限制,在任意时刻都能提供服务。
精准零售的核心是效率提升,当然也包括体验升级。效率不仅是内部的投入产出效率,也包括外部服务效率,如快捷与便利。因此,如何将外部效率转化为内部效率,便成为零售进化的关键。
餐饮+零售,实现体验升级和流量密度增加
新零售餐饮本质上都具有送餐特点,餐饮也可以有休闲餐和轻餐饮业态组合。这些轻业态都是适合标准化和连锁化复制的,如适合高端社区白领人群社交的咖啡门店、茶饮门店。
目前“超市+餐饮”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
第一,以店中店形式对餐饮企业进行招租,以弥补实体店体验性不足。
第二,与成熟餐饮品牌合资合作,或将中央厨房外包,选择合适餐饮企业为门店配送半成品。
第三,“零售企业控股+合伙人运营”的品牌孵化模式,将餐饮业态塑造为企业的独特竞争力。
永辉超市孵化工坊系列即为第三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规模优势及供应链资源优势。餐饮业态的组合使得线下流量大大增加,体验升级则使得线下流量的重复购买可持续。
门店数据化提升经营效率
盒马鲜生这一类新零售业态,基本蹚出了这样一条路:
线下购物体验—产生信任—安装APP—线上下单—店面快速送货+未来中心仓配货—大数据C2B管理。
不管是新零售还是旧零售,客户数量、频次、客单价、流程效率、营收增长率等指标,都是最关键的指标。其中线下流量转到线上,是需要新技术来具体实施的。最后在供应链和ERP端打通线上线下,利用大数据实现C2B模式。线下零售结合技术,可以像电商平台一样,精准监测关注人数、到店人数、体验人数、交易人数、分享人数,然后反馈到零售经营层面。重构的背后,是客流、商品、订单、支付和会员5个核心商业要素的数据化,这也是数字化的“5个支柱”。
新零售的3大发展趋势
我们也可以把以上4个逻辑作为新零售的基石假设,有了这4大商业逻辑,新零售将可以再进一步不断演化和迭代,推理出新零售的3大发展趋势。
第一,进一步突出高频消费的品类占比。
比如超高的生鲜品类占比,并通过“生鲜+餐饮”组合进一步吸引客户。生鲜属于典型的非标品类,且物流损耗率高,不适合在线上售卖,是线下零售一道坚实的壁垒。 通过提供生鲜加工业务,一方面能对产品品质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能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吸引客流。
未来生鲜品类会成为超市业态发展的重点。高频消费品类属于线下流量导入的关键,也是新零售模式成立的基石。当然,选择生鲜突出,实质上为标准化经营、可复制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多数生鲜品类是非标产品,操作流程也很复杂。所以说,“得生鲜者得天下”。
第二,进一步突出线上业务经营,提升整体零售效率。
未来零售的线上线下融合也是必然趋势,线上线下对接的物流配送团队建设也将成为一个重点。会员经营是新零售未来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实现类似于电商的日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复购率、流失率等核心KPI。国外的零售巨头如亚马逊也非常重视会员服务和会员体验。甚至目前广受欢迎的好市多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重点经营会员用户,提供给用户最超值的额外优惠,逐步通过收取会员费实现规模效应下的盈利能力。
第三,进一步整合软硬件技术方案,塑造更好的消费场景,特别是无人零售这种新场景。
国内无人零售目前的技术方案还只是非常初步的尝试,并没有塑造出合适的消费场景,供应链逻辑几乎没有真正形成。其实无人便利店能解决的问题,自动售货机都能解决。
当顾客需求一致时,“效率”是决定性因素。正因如此,自动售货机的研发与推广比无人便利店更能顺应潮流和需求。一台占地仅2~10平方米的机器,包含了高温、常温、冷藏等多种组合,解决了很多问题。除此之外,自动售货机同样也可以挖掘广告等附加值。而无人便利店需要RFID,嵌入IC标签,对于低值易耗的快速消费品而言,这一项成本是较高的。综合来看,自动售货机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表现要胜过无人便利店。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坚持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相结合十分重要。国内零售行业的发展一直都瞬息万变,而未来几年必将是零售行业新的“战国时代”。对于零售行业的企业家们来说,谁能保持独立清醒的头脑,高度专业化地研判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扎扎实实投入自己深入理解的领域去做企业,谁就能牢牢掌握这个行业发展的方向。
注:本文授权转载自“湛庐文化”(id:cheerspublishing)公众号。本文不代表中国日报及中国日报网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