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新书《无端欢喜》分享会:写诗是激情 写散文是思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6-22 14:24:59

余秀华新书《无端欢喜》分享会:写诗是激情 写散文是思考
 

余秀华新书《无端欢喜》分享会:写诗是激情 写散文是思考

中国日报网6月22日电 (记者舒靓)2018621日,诗人、作家余秀华受新经典文化之邀,携其首部散文集《无端欢喜》,在单向空间与读者分享她近三年的文字创作体会。

《无端欢喜》收入了余秀华近年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在书中,余秀华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安,灵魂的动荡,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分享会现场,余秀华谈到散文与诗歌的不同时说道:“写诗是激情,写散文是思考。

新书刚一上市立获出版界和文艺界的认可和好评。作家、出版人止庵说,余秀华的散文,令我对她刮目相看,我觉得比她的诗歌还好;ELLE主编晓雪一边读一边用记号笔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她说:“秀华这本散文集,几乎每隔一页都让人喜欢得四处标黄。让人心动、心疼的句子满纸皆是。”主持人陈鲁豫、歌手小河、作家水木丁读过书后都用声音记录下令自己感动的段落。

掀起读诗热潮后 出版首部散文集

2015年,余秀华的诗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之后,她相继出版了三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总销量达四十余万册,为二十年来国内诗歌销售之冠。堪称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她与诸多优秀的诗人一起,引发了新一轮的读诗热潮,让一度“冷门”的诗歌,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前半生几乎从未踏出横店的余秀华,在成名后的三年中,诗歌带着她天南海北满世界地跑。她去过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大学,包揽过诗歌界最重要的奖项。

余秀华说,她刻意放慢出书的速度:“我特别反感一年出几本书的作者,我觉得他们不仅在消耗自己,也在消耗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浪费国家的纸张。”“我非常喜欢的诗人说过一句话,他说著作等身的人是很可耻的,我为了慢一点做可耻的人,所以把这个书推迟两年才出版。”

清醒而孤独 写尽人间万般滋味

余秀华的成名几乎是一场“突发事件”,蜂拥而至的媒体争相报道,让她获得了突如其来的名声,但同时也被贴上了“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等标签,承受着各种质疑和压力。

对于一个近四十年未踏出乡村的、身体残疾、说话略显吃力的女人来说,这突如其来的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舆论的压力,应该会让人无所适从。但是作者本人对此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我不知道上天为何厚待于我,我如何有被如此礼遇的资本?我没有。我只是耐心地活着,不健康,不快乐。唯一的好处,不虚伪。有时候非常累,但是说不出累从何来。有时候很倦怠,又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一直有人问:你现在成名了,生活有什么改变?天,让我怎么回答?生活是什么,是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我参加的那些活动、节目怎么能叫生活?我虽然不会对这美意警惕,但是的确无理由欣喜若狂。我心孤独,一如从前。”她在文章中写到。

她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邻居、家人,甚至丈夫都不理解余秀华——“关心灵魂的事情是闲得太狠了的无事生非”。丈夫一年回家一两次,相对而坐,却无话可说。爱情是余秀华诗歌永恒的主题,爱情是一种证明,希望能借此把自己拖出怀疑的泥沼。

“我想要一场虚境来戳破本身已经存在的虚境。”但现实的婚姻并没有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慰,她的婚姻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莫名其妙地走在了一起,还有一纸不许随便离开的契约……两个身体和灵魂之间有缝隙,发现缝隙的存在就是怀疑开始的时候。”所以尽管面对父母的反对、外人的质疑,余秀华也要用尽所有的勇气与坚决,结束这怀疑,摆脱这枷锁。

书中处处流露着千帆过尽的疲倦与从容、天真中的顽强与坦诚。余秀华的横空出世,并非一时的炒作。她以其独特鲜活的生命体验,加上内心的敏感和才华,对生存之痛有着近乎本质的思索。她的文字源于日常生活,是对个人体验最坦诚、最清醒的书写,体现出强烈的主体精神和对于人的价值与尊严最深刻的思考。

“人活着哪怕千重不幸,但是存在着,存在就抵消了不幸带来的一切毁损……大部分人必须过的是漫长的没有意义的枯燥的日子,这是我们必须忍受的。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事业的成功以外,更持久和更入心的成功是在庸俗的日子里寻找到快乐。”在书中,余秀华以一种常人难得的达观看待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种种不如意,这种达观是一份对生命坚定的热爱,这份坚定给了这苍凉的人世无限温暖。

“我怨恨过生活的不公,但幸运的是,真正的喜悦都是来自灵魂深处,而不是外界。”余秀华说。

(编辑:徐子茗 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