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创造力究竟从何而来?
社会生物学之父、89岁的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Wilson)在新书《创造的本源》里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那就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才是创造的本源。书中讨论的一切最终都可回溯到遗传学与进化论,以及一个核心观点:文化和创造力有其遗传根源。
爱德华·威尔逊是当今国际生物学界翘楚,蚂蚁研究专家,倡导“生物多样性”概念和“知识大融通”理念,被誉为“当代达尔文”。除了在社会生物学的杰出成就外,晚年的威尔逊一直致力于建造一座横跨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的桥梁,实现知识的大融通。在最新的《创造的本源》一书中,爱德华·威尔逊基于人类的命运,追溯创造本源的关键性问题: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如何带来人类的演进?
《创造的本源》,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图片来源:湛庐文化
人类的创造从何而来?
在这本《创造的本源》中,爱德华·威尔逊将人类创造的起源追溯到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史前时期。
人类的祖先曾经是无趣而不太合群的素食者,关键的一步在于开始吃肉,这意味着人们不得不成群结队去打猎,人类用在社交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变得越来越习惯群居。集群性促使人类形成了更加发达的同理心、模仿能力和合作精神,此后,大脑体积开始增长,大脑额叶变得发达,逐步获得了高水平的社会智力。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引发大脑体积的快速增长,使人类大脑成为生命世界复杂器官进化发展最快的案例?答案是篝火。
漫长的夜晚将营地里的古人类紧密地聚集在一处。这段时间,他们既不狩猎,也不采集,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点燃篝火,彼此接近,相互交流。因此,每天的这段时间,就是古人类讲故事、提升社会地位、发展盟友关系和比高下、定输赢的时间。可以说,篝火就是生命的源头,白日为人类烤熟食物,在夜间又提供温暖,吓退外敌。篝火带来了人文。
这些变化促进了人类交流和社交智力的进化。最终通过自然选择,符号语言形成了。人类物种的祖先发展出了足够强大的脑力,这既是为了与其他思想交汇,也是为了对无限的时间、距离和潜在的结果进行构思。简而言之,这种想象力的无限延伸,就是让人类变得伟大的原因。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才是创造的本源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呢?威尔逊的答案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比较有争议的是,在威尔逊看来今天的人文学科死板且狭隘,是因为未能认识到自己的进化根源。而拯救人文学科要靠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进化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这“五大领域”。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的领域,科学家们才能将美学和文化进化与能解释其原因的深层基因进化联系起来。
威尔逊扩展了伟大的遗传学家希尔多次雅思·多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的口号。多勃赞斯基说,“如果不谈进化论,生物学中的一切都无法理解。”威尔逊则说,“如果不谈进化论,科学和人文学中的一切都无法理解。”
爱德华·威尔逊。图片来源:湛庐文化
因此,在《创造的本源》一书中,威尔逊着重描述了遗传和文化本质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体验,以及这种体验是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创造力,以及我们创造力产出的形式和内容。最终,他总结提出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五种途径:借助隐喻、寻找原型、探索荒岛、运用讽刺、重振哲学。
语言、隐喻、原型等人类的特有的元素都带有遗传特质,而不同表达方式则带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如果没有语言,人类就与其他动物无异。如果没有隐喻的表现手法,人类就仍然是一群野蛮人。而原型通常由全人类熟知的故事和图像组成,是人类共同情感基础的一部分。甚至包括人类独有的讽刺,这些都是刻在我们代代遗传基因中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然后激发创造力的最佳印证。通过威尔逊充满回忆和故事的描述,我们能够愈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和人文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也应该合二为一。
威尔逊发自内心地认为,“科学和人文艺术是由同一台纺织机编织出来的”,几个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已经足以让我们试着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演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性,阐释人类的文化行为模式。所以,他在最后呼吁,在新近创造的学科边缘,我们也可以重振哲学,并开启一场全新的、持久的启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