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的梦幻:2017奥斯卡奖提名影片观察

来源:国际在线
2017-02-16 13:53:07

保守主义的梦幻:2017奥斯卡奖提名影片观察

《藩篱》在白人主角的电影之外,四部少数族裔的故事或承担起国家主义询唤的功能,重述有色人种对美国的贡献,或深入个体内心世界,描摹他们在世俗偏见下的细腻情感。《藩篱》改编自百老汇舞台剧,影片场景单一,大段台词富于舞台感,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匹兹堡的黑人垃圾工特洛伊的贫苦生活。他年轻时曾是个出色的棒球手,却因为种族歧视备受阻碍,因此对黑人的出路持悲观态度。他固执暴躁,还四处留情,但是本性善良乐观,有着自己的经历和伤痛,对妻儿也不乏深沉的爱。《藩篱》以一个黑人父亲的故事,书写的是“父之法”,讲述的是个体和国家的关系。黑人已将自身主动融入到美国的历史和传统之中,更呼唤着代代相继的国家认同。正如结尾处母亲对返家参加父亲葬礼的儿子的诉说:纵使父亲有千般不是,但他生养了你,把他能给的给了你。儿子需要接受血脉联系,接受父亲,才能长大成人,最终也成为父亲。同样,无论国家曾经有何不对,也终究是你的国家。影片中“藩篱”既指六十年代初,正在打破的种族隔离,也是父子一直在修缮的维系家庭的篱笆,还是圈起和限定了“美国人”的国家认同。黑人在种族隔离被打破后,进入美国认同的藩篱之内。藩篱还是片中母亲所唱“耶稣是我们的藩篱”的美国基督教传统。《藩篱》和《隐藏人物》的时间节点都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肯尼迪总统执政时期,肯尼迪的形象也都出现在两部电影里。英年早逝的肯尼迪可谓美国自由派和少数族裔不朽的精神偶像,包括获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影片《第一夫人》都在缅怀这位总统。当时种族歧视正在淡化,美国扭转了对苏联的颓势,太空竞赛后来者居上,爱国主义高涨。越战尚未陷入泥潭,距离怀疑否定国家主义与资本主义传统价值观,反战和反主流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社会大动荡尚有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