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京爱情故事》在青年观众群中所掀起的收视狂潮,由陈思成自编自导自演的“80后”爱情剧《北京爱情故事》自2012年1月播出以来收视率一路长红,“北爱”也随即成为一个新生的词条。
人人有缺陷,人人情有可原
看《北京爱情故事》,就是看以主人公程锋、石小猛、吴狄、沈冰、杨紫曦、林夏等人誓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一场征战,所有人都从不谙世事、真诚纯情的起点出发,有些人坚定目标,心无旁骛地奔向终点,有些人屈膝物质世界,受制于金钱与权力,中途退场,还有些人,在道德良心和名闻利养的灰色地带周旋,徘徊歧路,终日苦多。对于首次操刀担任编剧、导演的陈思成来说,《北京爱情故事》最大的胜出就在于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样态的“80后”群体,每一个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典型气质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呼应与对位。
《北京爱情故事》以男女主人公千回百折的爱情变迁为主线,以主人公在北京的个人成长轨迹为辅线,前者可视之为理想,后者可看做是现实,拧在一起就构成了北京“80后”一群年轻人的成长史、心灵史。在现实、梦想、爱情、友情、亲情面前,有的人选择坚守,有的人被迫妥协,无论结果怎样,最终那些尊重自己内心的年轻人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不同于以往大多数电视剧对人物塑造“非善即恶”的简单化处理,《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优缺点并存的,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这也理应是爱情剧的特质;毕竟在青春年华里,本没有绝对意义的对错,因为年轻人一路经历,一路成长。剧中杨幂所饰演的杨紫曦所对应的就是现实生活里标榜“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马诺,很多观众都会认定杨紫曦是个反面人物,可是编剧为杨紫曦安排的一系列情节却透露了这个漂亮可人的女孩内心深处的另一面:在被ANDY中伤后,她悉心整理好自己昂贵壮观的鞋柜,轻轻扣上了房门,这一场看似与鞋子的告别,实际上却是杨紫曦人生天平的倾斜,是对物欲信仰的背弃,她开始成长,开始醒悟,自己的青春绝非一筐限量版的皮鞋就可以收买;再到后来,杨紫曦不堪受辱,痛心地砸碎自己向往已久的“春色撩人”花店,这是她在全剧中的一次站立。一个女人亲手毁灭了自己用爱情、青春和名誉换得的一切,是一场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编剧没有责难,只是用冷静的笔触给了杨紫曦一次成长的机会。
这点在石小猛身上也很明显——一个来自云南偏远小镇的赤子青年,在北京城中艰难营生,兢兢业业,到最后还是为了一间仅有38平米的房子和八万元的房屋首付,放弃了未经污染的纯情爱恋,利用了人世间难能可贵的兄弟情谊,甚至在最后,这个向来淳朴的老实人也学会了落井下石,打击报复。可是谁又能说石小猛就是个反面角色?他也不过是物欲世界里的一颗棋子,作为一个男人,无法凭借诚实劳动去给所爱的女人一个安身之所,无法对抗残酷现实的游戏规则,最终背弃理想,这也是所有“80后”青年人可能面对的共同难题。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本剧的开放式结尾——几乎剧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在两难的选择中悄然谢幕,那些轰轰烈烈上演的爱情故事都没有最终的结局,散落天涯的悲剧结尾让人伤而反思,处处团圆的喜剧结尾让人乐而难信。
管《北京爱情故事》在剧作上已经显现出编剧不俗的创作功力,但整体上看多少有些前紧后松,不免让人觉得拖沓。另外,刻意为之的巧合也较多——情场高手程锋阅人无数,怎么就偏要爱上兄弟唯一的女人?一往情深的吴狄又怎么只为哥哥的前女友所动?如此一来,虽然主人公身陷两难境地,戏码多多,可是细细想来,实在很难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