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书文化的“桃花源”常德鼓书精彩启示

作者:毕兹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3-12-23 11:00:00

二、鼓书创作表演在与时俱进中保持旺盛生命力

常德鼓书发展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创作链和良性的文化生态:一度创作很给力,二度创作有实力,观众观赏冒热力。

置身于现代化、信息化时代,面对着强势的电影、电视剧、戏曲、歌舞等等现代综合艺术的竞争,面临着电视机、电脑、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传统娱乐、传统文化、传统生活的改造和挤压,处于弱势弱小地位的鼓书艺术如何生存与发展,遭遇到空前的生存危机和命运挑战。尽管危机四伏,地域性文化仍然有它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理由,因为人类的本质和本性中这几个最基本元素是不可抛弃和更改的: ①人类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有传统和传承的,除了大规模迁徙外,特定的人群一定是生活在自己特定地理环境和文化时空里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地域生存中永远不可割裂的精神脐带。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精神丰富性的不竭的源泉和资源,独特的文化样式、文化创造、文化精神一定是人类永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③人类永远需要描写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情感、身边的人事和自我命运中的喜怒哀乐。他者的、普通的、共通的人类命运和情感永远不能取代自我的个性、特殊性、地方性的历史、现在和未来。④人类对文化永远存在着在场、对话、面对面、交流、参与、互动的需求、追求和天性。人类是群居的动物,群居需要彼此的在场。所以,那存活存在于电视机、电影银幕、电脑、手机中的虚拟世界或虚拟文化,是单向度的文化存在,是不可交流、不可互动、不可参与、不可对话的文化,是静观的、机械的、物质的、物体的、载体的文化,只能是文化的一种补充式存在,永远不可取代在场的、现场的、可参与的、可触摸的、可交流的、可互动的文化样式与文化生活。

这就是常德鼓书如此生动活泼、生机勃勃地存活于常德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哲学奥秘。正是基于这一哲学根由,常德鼓书的创作表演在艺术上也做出了不懈努力,紧紧跟进时代,深深扎根人民,赢得了观众,也拥有了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间。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及时编创现实题材作品,说身边人,讲身边事,议民风民俗,讽不良现象。孝鼓《赈酒也烦》介入生活,破解生活难题,把一个人人都烦、人人都摆不脱的人情怪圈和生活陋俗讽刺得淋漓尽致,引导人们走出生活的迷宫,说出了人人想说想做又不能说不能做的心里话,起到了参与、介入、干预、引导生活的作用。这必然让这个作品拥有热心的观众。《边三梭卖器官》 《查家底》 《西瓜的秘密》 《打狗风波》等都是这类作品中的佳作,并且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对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书目、传统题材进行与时俱进的新编新创,使老作品焕发出时代新机,增添时代气息和现实趣味。如三棒鼓《刘海砍樵新唱》 ,就把一个家喻户晓的老题材翻出了新意,融汇了现代爱情观、现代语言、新鲜事物、时髦风尚,让观众喜出望外,其喜剧和幽默使观众开怀大笑、开心无比。

三是对传统书目精益求精,表演更出彩、更精致、更有魅力。对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不断翻新,一方面就是不断精致化精彩化。 《东施效颦》 《武松大闹观音堂》 《姜女情》这些作品都显示了常德当代鼓书艺术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努力与追求。民间艺人们的精湛表演使传统书目魅力无穷,重放光彩,使观众听了亲切,获得温馨的审美愉悦。

从此次常德进京表演的一批鼓书佳作看,常德鼓书除有一批优秀的民间鼓书艺人和爱好者外,也有一支实力不菲的写作创作队伍,后者为常德鼓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存在,也使常德鼓书发展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创作链和良性的文化生态:一度创作很给力,二度创作有实力,观众观赏冒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