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国士之重 现大家风范——访罗国士先生

作者:李凡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3-12-23 13:27:48

“成竹”生故土“丘壑”念亲恩

罗国士自小受荆楚文化的濡养,后又受汉唐雄风的感化,使得作品清幽不失浑厚,俊秀不失沉雄。罗国士的作品一直在向人们传达出一种情怀,根的情怀。我们在欣赏罗国士的作品时,也明显体会到这种情怀。这种情怀从小处讲是一种故乡情,从大处言则是一种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情。

罗国士生于湖北房县,神农架的一貌一景就像是他血管里流淌着的血液,早已融进他的生命,而他写生时所遇自然中的奇景妙色则早已根植他的心中。他把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全然现于笔墨之下、作品之中。因此,品读他的画作,发出罗国士真是“胸中有成竹,笔底生丘壑”这样的赞叹也就不足为奇了。

罗国士是当代文人画中把“书画同源”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展现的画家之一,他最擅长以书入画,笔底功夫很是了得。他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笔墨形态皆来自书法,罗国士家学深厚,其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其父罗汉三在书法的造诣上更是不浅。从罗国士和李绪萱先生的一封书信中我们不仅可以详尽罗国士先生在书法上的刻苦,更可以体会到罗国士对其父亲的感恩之心:

“父亲课我以欧阳询大虞公碑书,要我首先攻间架,务使结体缜密、端庄、不流、不斜、不松散、不拥挤;教我以柳公权玄秘塔字立骨,使字不臃肿肥厚,不瘦削软弱,要精炼、强劲、挺拔、俊俏;示我以颜真卿家庙碑,字的气势浑厚、磅礴、雄伟、苍劲、大气、天然;导我以赵孟頫书法的体态,如《道德经》 《天冠山》等,风韵潇洒,自然妩媚。

常临米南宫的《方圆记》 《舞鹤赋》(学其)雄健奔放、天马行空、卓然不群。后来又练习《石门铭》 《石门颂》规范书法遒劲波折、古朴稳重、开阔舒展之格,专习北魏《张猛龙碑》使书法方折多棱、端庄挺秀。 ”

偶然中的必然 罗氏弧面皴

苏辙有诗曰: “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这句话妙就妙在这“偶得之”三字之上,罗氏弧面皴也可以说是罗国士于不经意之中“偶得之” 。罗先生的“偶得之”并不等于机会主义,他的“偶得之”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他的偶然性是有奠基的,这个奠基就是罗国士深厚的国学素养和坚实的传统笔墨功夫。弧面皴作为国画中的一种笔墨形态,他的价值等同于前人所创的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笔墨形态。

弧面皴以它自由、极具变化的形态出现在罗国士先生的作品之中,无论浓淡干湿、长短宽窄、整残厚薄,还是刚柔虚实、飘逸沉雄,它都蕴涵着强大的表现力,丰富着罗国士先生的作品,丰富着中国水墨画的笔墨形态。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创造出弧面皴形式,突出山角奇效,为艺术的圣境,激活了空灵的神妙” 。